工研院估今年台灣再生能源產值2095億 重返2千億大關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6月10日電)工研院
IEKCQM團隊對台灣再生能源產業提出最新觀察,在
政策支持下,預期2022年台灣再生能源產值將達新台
幣2095億元規模,年成長5.7%,這也是2017年以來,
首度重返2000億元關卡。

工研院今天線上舉辦「2022年台灣製造業景氣展望
暨淨零永續焦點議題發表」。

工研院表示,2021年起淨零永續議題成為全球顯
學,在淨零技術中,相對成熟的再生能源也成為首要
投資標的。預期未來投資綠能、買綠電等活動將更熱
絡,業者應將市場視野由台灣擴大到國際。

工研院觀察,在各國政府與企業投入下,以太陽光
電、風力發電及隨後衍生的儲能產業將穩定成長,預
估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達3501億美元,年成長約
7.5%。台灣近年致力導入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每人
可分配到的風電/光電發電量可與英國、丹麥等減碳
優等生比擬,且進一步帶動國內再生能源企業的轉型
成長。

工研院預估,2022年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相關產業
達新台幣2095億元、估年增率約5.7%。未來針對電動
車、氫能等減碳產品使用可能逐漸上升,對綠電的需
求也會更高,各國也會依自有資源秉賦決定淨零技術
的選項。台灣地小人稠,自產能源少,需運用多樣的
技術導入、行為改變及海外合作等作法,尋求更多的
減碳可能與新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經理王孟傑指出,台灣
再生能源產業未來將面臨4大挑戰。第一,雖然各地
再生能源需求仍在,但面臨空間資源有限、再生能源
滲透率提高的情況下,可能以風光、光儲、乃至於前
瞻的風氫整合運用模式,提高空間投入綠電的效益。

第二,對於競標型的再生能源案件,在參與者踴躍
的情況下,低價爭取開發權的情況在全球各地不斷發
生,促使競標者思考永續性、整合性的商業手段來因
應。

第三,全球淨零商機將持續湧現,應思考如何運用
國際人脈拓展商機,增加國內產業成長機會;第四,
擁有技術能量與資金的廠商,朝自然資源充沛、或相
對落後的開發中國家,尋求共同進行減碳的機會與新
貿易型態。

工研院表示,淨零永續是長期目標,建議台灣以再
生能源的產業發展經驗與能量,擴大發展新能源交通
載具、節能商品、氫氣運用及各種工業製程或產品的
低碳化,共同建構未來永續成長的社會。

工研院今天也發表「2022年台灣淨零永續行為調
查」,發現台灣民眾在20項淨零永續行為形成比率偏
低。未來2年內除採購家電時,其中「購買具有節能
標章或能源效率標示1級的產品」,及「購買與食用
台灣生產和時令的食品」兩項行為接受度高於40%;
但是其餘18項行為落實比率較低,尤其18到24歲的年
輕族群,在目前採用比率與未來落實的意願在各年齡
層中偏低。

工研院解讀,台灣民眾淨零永續行為仍有相當大的
提升空間。建議政府與企業可以共同合作,透過行為
洞察以掌握民眾行為的方式和原因、提供支持個人採
取淨零永續行為的基礎設施與技術。

工研院表示,「2022年台灣淨零永續行為」調查是
透過網路問卷,目標為18到64歲的台灣民眾,調查時
間在4月中下旬,共回收1679份有效問卷。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