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與邊境不解之緣 助清邁克倫族保存傳統織染技藝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清邁2023年09月23日專電)距離
清邁市中心約2小時車程的惠宜康村(Huai-E-Khang)
是一個傳統克倫族部落,部落裡滿載克倫族婦女對傳
統織染技藝的熱情與使命,也承載了一份台灣人與克
倫族的不解之緣。

在泰緬邊境的山上,少數民族克倫族(Karen)生
活了數百年,涼爽怡人的氣候以及物產豐饒的樹林,
讓克倫族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克倫族人在此種米植
菜,更利用大自然賜予的物資,製成天然染料,儘管
在21世紀的今天,克倫族的婦女們仍會利用閒時動手
織布染布,並裁剪成日常所穿的衣服和裙子。

在克倫族語裡,Che Su Mo意為媽媽的黑衣服,在
克倫族傳統中,已婚婦女要穿上黑色的衣服,而惠宜
康這個村落的村長艾莉(Aeri)就像媽媽一樣,照顧
著大家。

2013年艾莉認識了來自台灣的林良恕,林良恕向克
倫族婦女購買布料,再製成產品到城裡販售,自此之
後惠宜康村的婦女們由艾莉帶頭,正式以Che Su Mo
這個團體的名義對外,開始販賣天然染的布料。

在惠宜康村落的周遭有一片被當地人稱為「女人森
林」的大片樹林,樹林裡有著天然染所需的各種自然
資源,例如薑黃、芒果樹皮、木蝴蝶樹皮、藥材果
實、植物樹根等,當地婦女會到樹林裡取材,而這也
代表森林不能被開發,艾莉希望做到文化、技藝傳承
又能顧到環境。

說起林良恕和克倫族的淵源,起源自長年在泰緬邊
境工作和生活的林良恕,因緣際會成立奇姆娃手織品
(Chimmuwa)這個品牌,Chimmuwa來自克倫族語,
代表未婚少女身穿的白色長袍,而奇姆娃更有著林良
恕對克倫族的感情。

林良恕經常開車到達府(Tak)或清邁山上,收購
克倫族婦女所織布料,再由奇姆娃工作室的織女加工
成為電腦包、錢包或側背包等大眾會用的日常物品,
透過向部落婦女收購布,奇姆娃希望讓婦女們多一份
經濟保障。

由於有客人好奇這些織品來源,近幾年奇姆娃進一
步和克倫族部落合作,開辦織染工作坊,從2015年開
始舉辦第一個工作坊,到目前為止已經和4個清邁山
上的克倫族部落合作,惠宜康村就是其中一個。

奇姆娃泰國負責人溫巧如是另外一個和克倫族結緣
的台灣人,她帶領參與織染工作坊的學員,除了學習
織染技術外,也參與克倫族的日常生活,例如加入農
活、與族人一起到山林裡採摘果實,以及染布所需的
天然染料。

但隨著人口老化,克倫族的傳統織布工藝恐怕將漸
漸消失,織布本就不是克倫族婦女的主業,她們只有
利用農閒的時候才會織布,許多年長的婦女身體日漸
衰弱而不能再織布,有些年輕的婦女則是去鄰近菜園
或農田擔任雇工,以獲取更多的報酬,傳統布料的生
產日益衰減。

溫巧如說,工作坊安排讓克倫族婦女擔任學員的老
師,克倫族婦女因此知道自己的傳統技藝是有價值
的,她也希望藉此讓年輕一代願意回頭學習族群的傳
統手藝,重拾對織布的驕傲和熱情。

織布不只是收入來源的一部分,更是自我療癒的過
程。艾莉說,部落婦女身上背負著重責大任,包括打
理三餐、照顧小孩,還要想辦法為家庭找經濟來源,
容易心浮氣躁,透過織布過程,部落婦女能靜下心自
我對話。

現在的惠宜康村不但提供布料,更是一個學習中
心,他們不光和奇姆娃合辦工作坊,清邁皇家大學的
國際交換生每年都會上山學習織染技藝。

艾莉說,年長的婦女幫忙事前準備工作,既有參與
感,又能有簡單收入,族人對於能夠教導新生代織染
技術,感覺有意義也特別開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