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淨零打群體戰 工研院助SEMI設碳盤查平台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23年11月26日電)歐盟碳
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美國也展開清潔
競爭法案(CCA)立法,全世界新的貿易障礙正在形
成。面對淨零的挑戰,產業界準備打「群體戰」,國
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將透過工研院協助,打造
碳盤查平台,串聯上下游產業鏈與國際廠商競爭。

隨著CBAM開始試行,今年第4季出口歐盟的產
品,在明年1月要完成碳排量申報。工研院綠能所環
境技術總監蔡振球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CBAM具有
法規強制性,已有廠商收到歐盟進口商通知,要求提
供相關數據,已知上千家廠商準備中。

令廠商緊張的是,歐盟未來開始徵收碳關稅,對象
是當地的進口商,如果產品碳排量比較高,客戶就可
能轉單。蔡振球表示,「這不是繳錢就可以解決」,
廠商要確實減少產品碳排量,未來全世界比拚的是
「綠色競爭力」。

為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找出解決熱點及方案,應
對淨零碳排趨勢挑戰,工研院去年4月推出「永續碳
管理平台」,協助計算活動或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過程
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永續碳管理平台」至今已有近1400個會員,平均
分布於電子、石化、機械和塑膠業。蔡振球說,除了
歐盟CBAM等法規強制規範,蘋果(Apple)等品牌廠
自發性對碳中和承諾,同樣驅使供應鏈廠商配合調
整。

為建立標準化,避免廠商重複作業,國際半導體產
業協會台灣永續製造委員會在工研院的協助下,打造
碳盤查平台,供半導體上下游業者計算產品生命週期
碳足跡,進而推動低碳綠色供應鏈。

蔡振球表示,透過數據透明化,可以促進廠商積極
減碳作為,增進投資與改變,提升競爭力,並形成良
性調整。產業鏈一起打「群體戰」,可以不畏歐盟的
CBAM和美國的CCA,與國際廠商競爭,並展現台灣
產業努力成果,引領全世界調整改變。

這種打「群體戰」的想法持續在其他產業擴散,台
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跟進成立「淨零永續推動委員
會」,將在機械業上下游產業鏈中,推動組織及產品
碳盤查工作,讓機械業者的綠色觀念、生產模式、節
能技術及人才培訓陸續到位。

蔡振球是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他在民國
77年服國防役進入工研院,30多年來一直推廣做環
保。他說,以前企業老闆多想著要賺錢,很少人會注
意環保;如今觀念轉變,認為賺錢卻犧牲環境不對,
可以拿些錢做一些調整改變,「從來沒有想過會被這
麼多人需要」。

蔡振球說,工研院「永續碳管理平台」是經過20多
年累積的成果,一開始是進行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研
究,觀察包括二氧化碳、酸雨、優養化及空氣污染等
16項指標,直到近年減碳議題重要性升高,才將其中
碳相關資料建置平台。

蔡振球預期,淨零碳排議題將會持續延燒,且要求
會越來越嚴格。他說,追求獲利最大化已不是企業經
營的重點,而是應該投入資源在環境、社會、公司治
理(ESG),若綠色競爭力提升,訂單不排除可能變
多。

對於企業如何減碳,蔡振球建議,先進行整體公司
溫室氣體盤查,隨後設定主力產線,從「CP值」高的
項目先做,如更換燈具、冷氣空調、大型耗電機器,
同時評估裝設太陽能。

蔡振球推動企業減碳的同時,不忘身體力行生活做
環保,除了帶杯子、環保筷、減少影印用紙,他還走
路上班,20分鐘的路程,同時可以達到運動健身效
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