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高科技貨品鑑定申請爆量 經部明年啟動收費制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12月3日電)俄烏戰
爭爆發後,全球對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管制趨嚴。經濟
部明年起啟動戰略性高科技貨品鑑定收費機制,避免
廠商濫用資源,希望聚焦服務國內真正有需求業者,
也持續鼓勵企業採取內部審查作業,避免誤踩國際貿
易紅線。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近期公告「戰略性高科技貨品鑑
定收費機制」,自明年1月1日起,廠商若向經濟部申
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鑑定,每件貨品收費新台幣2000
元。

戰略性高科技貨品(Strategic High-Tech
Commodities, SHTC)包括「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
管制清單」及「一般軍用貨品清單」,範圍涵蓋核能
物質與設施、特殊材料與相關設備、材料加工程序、
電子、電腦、電信及資訊安全、感應器與雷射、導航
與航空電子、海事、航太與推進系統等共10大類別,
未經許可,不得輸出。

經濟部貿易署官員說明,原本貿易署有免費提供戰
略性高科技貨品的鑑定服務,聘請專家人員協助廠商
鑑別貨品是否為管制範圍,避免誤觸貿易法及國際制
裁規範。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為防止大規模武器擴散等
風險,國際加嚴對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的管制。貿易署
官員表示,國內廠商擔憂出口貨品可能涉及管制,申
請鑑別數量大幅增加,從每年平均約1000件,去年激
增至近4000件。

官員表示,過往審查期約需2週時間,由於近年申
請數量急速增加,為避免拉長審查期,因此加派鑑定
人力以維護審查品質,導致原有預算吃緊,另也發現
有廠商濫用免費服務。

明年新制上路後採取「使用者付費」原則,貿易署
表示,既可防堵廠商濫用鑑定服務,也鼓勵企業可自
行查詢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等稅則號
列,自行對比貨品技術規格作內部審定。

官員表示,送審貿易署鑑定的業者主要為中小企
業、貿易商等,希望明年收費機制上路後,可以聚焦
服務真正有需要的廠商。

從去年累計至今,貿易署總共舉辦14場線上線下說
明會,12月也將舉辦3場說明會,加強向廠商宣導收
費機制,以及出口管制等規範。

此外,貿易署也持續推行企業內部出口管控制度
(Internal Compliance Program,ICP),廠商藉由內部數
位化系統、紅旗警示指標和專人管理等進行內部管
控,國內規模較大公司較有能力執行,目前台積電、
聯發科、聯電等72家企業皆為ICP廠商,以電子業為
最大宗。

貿易署官員表示,為鼓勵更多企業成為ICP廠商,
業者若透過核定許可成為ICP廠商後,將貨品送審至
貿易署鑑定,具有優先鑑定權,可從原本的2週,加
速至在1週內完成鑑定,但明年新制上路後一樣要收
費。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