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泥拚競爭力 業者:成長關鍵看貨物稅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3年12月3日電)低碳時
代來臨,水泥雙雄積極布局低碳水泥市場。亞泥
(1102)作為台灣最早的推廣者,低碳水泥去年銷售
量已較2021年成長5倍,台泥(1101)未來則放眼歐
洲市場。業者認為,低碳水泥能不能出現爆發性成
長,關鍵就在貨物稅能否調整至合理價格。

水泥業因為製程因素,向來被列為高碳排產業。亞
泥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坦言,生產水泥的過程
中,主要碳排來源包括石灰石?燒製程、煤炭燃燒及
間接電力,占比分別約60%、35%及5%,因此要進行
溫室氣體減量,需要投入很大心力。

歐盟10月初針對進口產品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此機制初期只適用於水泥、鋼鐵、鋁、
肥料、電力和氫能產業。若溫室氣體排放超標就需要
額外繳交碳關稅,使減碳成為水泥業維持競爭力的關
鍵。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說,不懂得碳的公司,未來
是無法生存的,「低碳絕對是國際化市場」。

台泥今年10月推出全新Total Climate系列低碳水泥,
其中,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減碳15.4%,卜特蘭石灰石
水泥混凝土則以50%綠色配比產製,且可與傳統混凝
土藥劑完全相容,可使用於一般建築及工程中。

台泥過去以中國市場為水泥本業主要動能,現在則
將目光放到海外其他市場,目標2024年兩岸水泥占總
營收比例要低於5成;台泥11月底宣布擴大對土耳其
OYAK、葡萄牙Cimpor水泥合資公司的投資,持股將
分別從40%提高到60%、40%到100%,放眼未來歐
洲、土耳其對低碳水泥的需求。

投資土、葡兩國對台泥來說,不僅沒有負債,甚至
可帶動成長。總經理程耀輝指出,若假設台泥在今年
9月底已對土、葡兩家水泥合資公司具控制性持股,
則可推估其投資效益,包括合併營收可望增加近新台
幣380億元,總營收攀升至近1190億元,低碳水泥占
比也將從28%提高到51%。

但談到台灣最早開始推動低碳水泥產品的業者,則
非亞泥莫屬;亞泥2011年以台灣作為主要市場,推廣
銷售較一般水泥減碳17.3%的低碳墁砌水泥,2022年
銷售量約7871噸,較2021年成長5倍以上。

然而,低碳水泥能否成為水泥業者下一步帶動營收
成長的主要動能,關鍵還是在貨物稅。

水泥貨物稅從1946年開始徵收,根據貨物稅條例,
不同種類的水泥產品,會依據其產品特性,被徵收每
噸最高600元的稅額。一般水泥被歸類在卜特蘭一型
水泥,貨物稅為每噸320元,低碳水泥因為添加了其
他成分,以替代熟料,因此被歸類為代水泥及其他水
泥,稅額為每噸440元。

水泥業者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政府當前力
促企業減碳,但低碳水泥卻因法規還沒接軌趨勢,反
而被歸類在高稅額範圍,導致推廣窒礙難行,主因不
外乎就是成本考量,現在根本是「賣多少賠多少」。

提及低碳水泥未來的銷售成長目標,亞泥回應,如
果政府縮小低碳水泥和一般水泥的貨物稅差距,那旗
下低碳水泥的銷量就可望有爆炸性成長。

針對低碳水泥貨物稅問題,張安平也在近日召開的
法人說明會中表示,由於低碳水泥營運成本會比傳統
水泥更有競爭力,未來一旦低碳水泥的貨物稅調整到
合理的標準,後市發展會「相當地快」。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