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估年減12% AI挹注明年首季拚翻紅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12月25日電)經濟部
今天公布11月工業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
2.48%、2.18%,連18黑續創最長衰退紀錄,預估全年
製造業年減幅度約12%。經濟部表示,AI熱潮持續發
酵,加上今年低基期因素,製造業生產指數明年首季
轉正機率高,每個季度有望皆達正成長。

經濟部今天公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92.19,年減
2.48%,製造業生產指數為92.38,年減2.18%,連續18
個月負成長,累計今年1至11月,工業、製造業生產
指數分別年減13.22%、年減13.65%。

觀察主要行業別,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93.68,年
減3.35%;其中占比最大的積體電路業由正轉負,年
減1.37%,面板及其組件業也結束連3個月正成長,轉
為年減9.62%。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整體消費性電子
產品回溫速度緩慢,拖累積體電路業表現,此外廠商
存貨率和疫情前相比仍偏高,未來若人工智慧電腦
(AI PC)和手機等終端需求增強,才會出現明顯成
長,否則可能仍維持低度成長。

至於面板方面,黃偉傑表示,大尺寸面板備貨潮效
益逐漸消退,雖然價格仍處於高點,但貨量增幅已縮
小,因此轉為負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雲端資料服務及AI等應用需求暢
旺,推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生產指數
126.69,創下新高紀錄,年增14.01%。

黃偉傑分析,AI伺服器熱潮持續發酵,有望挹注12
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持續締造最佳紀錄。展
望明年,隨著AI技術應用擴散至筆電、手機等消費
端,有機會起大風、支撐整體製造業動能將更強,但
他坦言,仍須考量供應鏈製程供給是否能跟上需求。

傳統產業方面,黃偉傑表示,因全球經濟復甦步調
遲緩,市場需求疲軟,業者設備投資保守,相關供應
鏈持續消化庫存,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分
別年減0.81%及3.68%,機械設備業亦年減12.09%。

此外11月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1.04%,同樣由正轉
負。黃偉傑表示,近期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政府祭出
補助購買電動車款方案,11月成車新增掛牌數年增
9.8%,但燃油車年減1.6%,已連4黑,純電動車則年
增為54.8%,顯見電動車逐漸受到消費者喜好,進而
壓縮燃油車市場,不過仍持續觀察是否形成長期趨
勢。

展望未來,黃偉傑表示,預估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
為90.27至94.27,介於年減4%至年增0.3%之間,因製
造業容易受國際經濟情勢左右,雖預測明年為正成長
態勢,但要拚到雙位數成長,則須視全球整體局勢而
定。

黃偉傑表示,由於今年景氣遲緩,製造業表現較
差,預估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12.9%至12.5%,但
在基期偏低情形之下,以及經歷長期去化庫存,廠商
庫存量逐漸落至低點,隨著回補庫存動機提升,製造
業生產指數明年轉正機率高。

黃偉傑進一步指出,若通膨、地緣政治等負面因素
並無加劇,預估明年4個季度有高機率呈現正成長;
就各別月份而言,由於明年春節落在2月,和今年1月
過年的時間點不同,可能導致明年1月因低基期因素
翻紅、2月則轉黑,不過明年首季轉正機率仍高,之
後會漸入佳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