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皮夾明年推出 擬整合行動自然人憑證健保卡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4年1月30日電)數位部
推動「數位皮夾」,讓民眾除了使用實體證件外,也
有額外的數位驗證管道來證明身分,並未強制使用。
數位皮夾預計今年底提測試版,明年推出正式版本,
規劃先介接行動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

個人實體皮夾有身分證、健保卡等各種證件,必要
時需出示以證明身分,但實際應用上,也可能出現透
露太多不必要個資的情況。例如,超商購買酒精飲料
出示身分證,只是要確認年齡,但出示身分證時卻也
可能揭露姓名、身分證字號等不必要資訊。

數位部規劃台灣分散式識別及驗證數位基礎環境,
數位部民主網絡司今年起推動數位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概念上如同實體皮夾,收納各種數
位身分證明,提供民眾使用實體證件之外,有額外的
另一個數位管道,並採用資訊最小揭露原則,只能提
供特定服務所需的資料。

數位皮夾屬於數位公建計畫「數位創新關鍵基礎建
設計畫」內的一環,數位部表示,數位皮夾計畫推動
時程為2024年到2027年,預計今年底推出軟體開發套
件與應用程式的測試版,明年推出正式版本,逐步開
放外界申請介接。

數位部表示,後續將跟內政部、衛福部等討論導入
意願與作法,先介接政府發行的憑證,例如民眾常用
的行動自然人憑證、實體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政府
卡片,運作順利後就開放給產業界介接。

至於使用效益,數位部表示,數位皮夾應用可驗證
憑證(Verifiable Credential)與部分揭露(Selective
Disclosure)等功能,保護授權的資料,並以最小程度
揭露給使用者同意的驗證機關,像是業務如果只是要
確認是否為本人,那就不用揭露父母名字、戶籍地址
等,兼顧便利性與隱私。

若未來數位皮夾順利介接行動自然人憑證與健保卡
等,帶手機出門就等於攜帶裝有各種實體證件的皮
夾。數位部表示,數位皮夾將結合國際標準、歐盟相
關法規與國內既有電子簽章法、個資法等,目標是建
構符合「數位自主權」與數位人權精神的公共服務。

數位部說明,數位皮夾跟現行手機的錢包功能不
同,數位皮夾用於保護民眾的身分隱私,手機錢包主
要處理金融服務,但兩者服務可以相輔相成。

如何避免外界可能擔心授權資料範圍界定或侵犯隱
私等疑慮,數位部強調,數位皮夾就像實體皮夾是個
容器,本身不會發行任何身分證明,由民眾決定裝哪
些證件,這是提供實體證件外的另一個選項,完全沒
有強制使用。此外,卡片驗證功能也要民眾同意且授
權後,才能進行後續服務,民眾也可以隨時取消介
接。

數位部表示,期望今年測試版時,秉持公共程式
(Public Code)透明原則,公開數位皮夾程式碼,讓
外界可共同檢視,確保資安及個資保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