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高鐵票也要計算 減碳維繫競爭力碳盤查人力正夯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4年02月11日電)封測大
廠日月光產線上,一名廠務工程師正埋頭清點氣體鋼
瓶數,就連鋼瓶內容物也要詳實記載,最後將資料上
傳到永續部門統整,這是日月光年度碳盤查工作一
環。

碳盤查工作看似抽象,說穿了,就是盤點能源消
耗。過去,企業把能源使用視為成本一環,只需精打
細算買到最便宜能源,愈便宜愈省成本,如今還要計
算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因為每排出一噸二氧化碳,形
同損耗每分競爭力。

當排碳量與產品競爭力掛鉤,也催生出綠領職缺需
求。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2023年每月平均有2000
個綠領工作機會,與2013年的282個相比,10年大幅
成長6.5倍,其中又以半導體、電子等科技研發類人才
占最大宗,開出月薪平均新台幣4、5萬元。

104人力銀行學習事業處資深協理翁維薇指出,碳
盤查人員需要清楚掌握公司營運狀況,包括產品特
性、部門業務範圍以及工廠能源使用等。

日月光永續發展部主任工程師歐夙倢也說,碳盤查
工作不僅要了解正確的計算方式,更重要的是熟悉公
司內部運作,及不同單位主要的碳排來源。

也就是說,碳盤查人員猶如能耗專家,必須摸透一
家公司能源從何而來,又消耗到哪裡去,或者是否使
用到外部能源。

甫加入日月光團隊的工程師林彥妮,近期首次上陣
執行公司年度碳盤查工作,她說明,系統會先發布公
告通知相關單位提供資料,包括氣體鋼瓶數量內容
物、工廠用電量、辦公桌椅添購與差旅費用等。

公告發出後,資料如雪片般飛來,此時林彥妮必須
將資料分門別類,她笑說,即使是一張高鐵車票,也
要登錄計算二氧化碳,不僅如此,從高鐵站下車後是
搭計程車或公司派車接駁,通通要納入計算碳足跡。

歐夙倢進一步說明,每一種資本財會有對應的行業
別,像是電腦、手機屬於資通訊產業別,就會有該產
業別對應的排放係數,以購買金額乘以該排放係數,
即可得出購買物品的碳排量。

台灣逾9成為中小企業,資源不如大企業多,然而
碳盤查工作已成為每間企業必修課程,產業界延伸出
「以大帶小」模式,由指標龍頭企業教導下游客戶或
供應商。

中鋼環境保護處長吳一民表示,中鋼團隊服務對象
包括扣件廠、下游鋼品廠等業者,會請對方提供生產
設備、能源使用與電費單據等資料,協助算出排放總
量後,還會針對排放熱點擬定減碳策略。

吳一民形容,碳盤查起步是鑑別細節,舉例來說,
工廠焊接時會釋放出乙炔,雖然是微小量,但這部分
也需要納入計算,若沒有算進去,可能會被第三方驗
證單位質疑數據。

中鋼團隊更透過現場「聽音診斷」方式,協助客戶
檢查空壓機產出的壓縮空氣是否有洩漏;若將管路0.4
公分直徑的孔洞修補起來,每年可節省約3萬度電力
的使用,將近新台幣10萬元電費,從小細節著手,讓
減碳成為中小企業「有感」的事情。

日月光人資副總經理李叔霞建議,新進員工擁有專
屬領域知識之外,若兼具ESG證照及相關經驗,在職
場勢必大大加分,舉例來說,製程或設備工程師既能
維持製程或設備運作,又可以設計出低碳替代方案或
推動節能管理能力,將是綠色浪潮當中不可或缺人
才。

碳有價時代來臨,綠領人才崛起,李叔霞強調,只
要領域知識搭配ESG概念,便有機會成為企業減碳生
力軍。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