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防偽6道關卡 財部印刷廠設鑑識實驗室揪冒牌貨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中2024年02月12日電)財政部印
刷廠不只是統一發票的產地,為了防堵偽造發票,印
刷廠在紙張、印刷、油墨均下足功夫,除肉眼可見的
3個防偽特徵,團花也暗藏3大玄機,讓偽變造發票金
額從最高峰的1年新台幣6000多萬元,逐年降至16萬
元。

印刷廠更是打造專屬實驗室,將20多年的老道經驗
結合最新儀器,不讓冒牌貨有可乘之機。

發票制度雖非台灣特有,但1950年代時任財政廳長
任顯群為解決商家逃漏稅問題,推出「能兌獎」的統
一發票,讓民眾樂於索取,成為獨步全球的賦稅稽徵
工具,且在1982年時,特獎獎金由新台幣15萬元大幅
拉高至200萬元,2011年更增設特別獎1000萬元。

隨獎額、獎項擴增,有心人士透過物理、化學手法
變造統一發票,企圖盜領獎金,財政部印刷廠廠長王
國龍受訪時表示,過去就有人把發票號碼的6,透過
刮擦、填改成9,不過這種粗糙伎倆,在多道防偽關
卡面前,肯定會敗下陣來。

擁有十多年鑑定經驗的財政部印刷廠政風室主任林
蔚青表示,統一發票的防偽設計,其實是從2002年、
2003年慘痛歷史學到的一課,當時1年市場上偽變造
發票案件數最多達2萬件、金額6000多萬元。

由於事態嚴重,各方緊急開會想辦法,林蔚青回
憶,印刷廠2004年開始使用紅色滲透性油墨,兌領機
構郵局也在第一線登記發票領獎人相關資訊,到2015
年時,偽變造案件數降至1600多件、金額約16萬元,
可見實體防偽措施與資訊流的掌握,雙管齊下收到不
錯成效。

文書鑑識實驗室人員陳勇吉進一步說明,以長條形
的二收銀發票而言,所謂採紅色滲透性油墨印刷,主
要是應用在發票號碼,正面看是黑色,翻到紙張背面
則是紅色,若正面數字被竄改,即可從反面見真章。

再者,陳勇吉表示,許多民眾發現發票上的某個國
字「少一撇」,事實上也是肉眼可見的防偽技術之
一;第3,發票紙張採用「迎光透視」浮水印,若將
紙張對著光照,可見橢圓框線中有特殊字體寫成的
「統一發票」4字,此水紋甚至可穿透紙張背面。

發票上方由許多變形細線組成的團花也暗藏玄機,
陳勇吉說,團花中間的動物取決於當年度生肖,相同
生肖即便時隔12年,設計也絕不會重複,且近年隨版
紋設計專用軟體精進,印刷廠透過參數調整,使圖紋
構造愈來愈複雜,增加偽造難度。

至於玄機為何,得透過專業設備才能看得出來。走
進廠內的文書鑑識實驗室,桌面擺放著具有白光、紅
外光和紫外光源的放大儀器與數位顯微鏡等,陳勇吉
表示,團花3大防偽特徵,即單一純色、線條印刷以
及藏字,不是一般人可輕易仿造出來的。

對比複印的「盜版」發票,由於普通印刷色彩表示
方式,是以C(青)、M(洋紅)、Y(黃)、K
(黑)4個顏色,印成多個微小、重疊的點狀,混在
一起營造出色彩,透過超高倍率顯微鏡放大一看,就
不會呈現單一純色與線條。

此外,舉例民國113年1月至2月期發票,團花上藏
有極小的相關文字或數字,且由於團花印刷檔是機
密、不對外公開,外界無從得知文字或數字藏身之
處,加大防偽成效。

雖然偽變造紙本發票已消聲匿跡好一段時間,林蔚
青指出,印刷廠之所以在2022年11月成立專責的文書
鑑識實驗室,主要是體認到應將多年的專業經驗數據
化,讓鑑定結果更站得住腳,加上近2年又傳出有
「心臟變大顆」的不肖人士,以拙劣手法造假二聯式
發票與手開發票,妄想盜領小額獎金。

王國龍表示,實驗室除分析、檢測司法單位移交的
涉案統一發票以及其他印刷品,也蒐集國際稅票加以
研究;他強調,儘管財政部印刷廠人員已執行鑑定工
作超過20年,經驗老道,但實驗室仍會評估國外最新
防偽技術是否適合引進到廠內,持續求新求變,強化
數位防偽量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