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抗政策包袱天然氣吸收937億 累虧達843億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2年7月5日電)中油董事
長李順欽今天證實,截至今年6月底,中油累積虧損
為新台幣843億元,其中因負擔穩定物價等政策任
務,光天然氣吸收金額就高達937億元,幾乎是以
「電業用戶打84折、民生工業打4折」價格在賣。

李順欽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
玉蔻專訪,談及中油財務狀況時表示,中油汽柴油賣
價便宜,因須遵守亞鄰最低價,國內又設有平穩機
制;因此,以今年來看,最大業務收入並非來自加油
站,而是煉油,原因在於全球供需狀況緊繃,煉油價
差空前的好。

他提到,中油因肩負穩定物價、促進民生工業發展
的政策任務,台灣汽柴油價格全球排名墊底。

李順欽表示,中油今年1到6月虧損555億、累積虧
損已達843億,主因天然氣吸收鉅額達937億,僅對電
業用戶「漲一點」天然氣,目前牌價為每立方公尺17
元左右,民生工業則仍維持8元左右,以成本換算,
相當於販售價格是「電業打84折、民生工業打4
折」。

事實上,中油早在5月就已在董事會報告虧損超過
資本額一半,董事會成員一致認為應適時反映油氣價
格才是根本之道,否則其他包含開源節流、活化資產
等措施都僅是「治標不治本」。

天然氣採購部分,面對一成左右俄羅斯氣源缺口,
以及東澳氣源錯失合作良機,李順欽表示,中油評估
採購3原則包含價格、品質(熱值與成分)、供應量
與時程;2008年5月東澳公司確實有上門討論開發計
畫,但由於東澳天然氣熱值較低,經與傳統氣源摻配
也達不到熱值要求,加上儲槽不足,評估無法合作。

後來2015年7月,其實有進口一船東澳天然氣,但
同樣因試摻出狀況而止步。

不過,李順欽強調,站在國安立場,「只要任何氣
源都不會排斥」;在與俄羅斯契約終止前,便已尋獲
幾處新氣源,截至2022年都分別有些斬獲,例如和卡
達國營天然氣公司談妥175萬公噸長約等,因深知台
電、IPP電廠氣源需求將越來越多,都不斷在談長
約、中約、現貨,「氣源不會斷」。

他也說,「不排除東澳天然氣」,去年進口澳洲天
然氣達622萬公噸、占比32%,只不過東澳的3250萬公
噸、6條天然氣產線,產氣期間自2014到2034年,目
前已被日本、馬來西亞、中國等7家買家買走。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