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建缺案源 國發會召3部會尋解方

(中央社記者謝方?、潘姿羽台北2024年04月29日
電)壽險業7成資金投資海外,較少投入國內公建及
社宅,原因卡在缺少適配案源。國發會初步盤點可引
導壽險業投資公建標的,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廠及
醫院等均入列,並在今天邀財政部、內政部及金管會
開會交換意見。

有關官員指出,目前尚無壽險業投資再生水及海水
淡化廠案例,但未牴觸法規,若有適配案源,壽險業
即可評估投資,並無問題。醫院方面,雖然過往產、
壽險業亦曾表達想投資醫療事業意願,但衛福部未允
許營利事業成立醫療財團法人,且財團法人為捐助出
資,並無法回饋收益,不屬「投資」範疇,要讓壽險
業得以投資醫院,難度頗高。

國發會今天上午邀集財政部、內政部及金管會3大
部會,討論如何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公共建設及社
會住宅。

據了解,考量促參案源須具備一定規模、風險低、
具長期固定收益等特性,國發會有初步盤點可引導壽
險業資金投資標的建議名單,在今天會議上交換意
見。其中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廠、污水下水道系
統、醫院、會展中心、文化場館、運動場館及鐵路、
捷運建設等。配合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推動壽險
資金投資新設科學園區,亦是討論方向之一。

有關官員晚間提到,目前已有保險業投資污水下水
道系統,至於再生水、海水淡化廠、會展中心、文化
場館、運動場館及鐵路、捷運建設,均符合保險業現
行可投資範疇,只要可落入法規規定保險業公共投資
範圍,有適合案源,壽險業即可評估投資。

官員說,過去亦有保險業投資產業園區,新設科學
園區屬於政府核定的工業區或區域開發計畫,雖不符
公共建設定義,但保險業可走專案運用規定投資。主
要僅醫院方面,不僅衛福部未允許營利事業成立醫療
財團法人,加上財團法人為捐助出資,也不屬於投
資。

據轉述,金管會在今天會議上主要表達3點意見,
首先是保險業資金來自保戶,資金運用應注意收益
性、流動性及安全性,並由保險業者綜合評估成本效
益後,選擇具合理期間、報酬率及符合風險控管考量
的投資標的。

依現行規定,保險業已可依專案運用、不動產及有
價證券等多元管道投資公共建設,金管會近期亦持續
檢討修正法規,並已在2021年5月修正保險法第146條
之5,將保險業派任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董監事席次
比例限制放寬,引導鼓勵保險業投資公建。

其次,保險業現行對於促參案件、電力設施、焚化
爐、觀光休閒、都市更新、產業園區等類型公共建
設,均已有投資實例。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底止,保險業辦理配
合政府政策的公共投資規模達新台幣552億元,以不
動產地上權形式辦理公共投資規模達2702億元,以有
價證券投資公共建設規模達1846億元。

第3,保險業依現行規定投資公共建設尚無法規窒
礙之處,主要卡關點在於是否有適配保險業投資的案
源,若國內有更多適合的公建案源或公建證券化標的
可供保險業評估投資,將有助引導保險業資金投資國
內公建,金管會對此亦相當樂見。

另一方面,今天會議亦討論到是否可擴大國內永續
債券發行規模,負責辦理都更社宅的內政部轄下住都
中心,有發行永續發展債籌資意願,但因住都中心為
內政部設立的行政法人,法律位階是否可發永續債籌
資,尚待釐清,若行政法人確定可發永續債,金管會
可配合調適法規,屆時亦可增加國內投資標的選擇。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