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桔誠:臺銀前4月獲利創高 對中曝險占比降至3.4%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4年5月18日電)中國經濟
不僅面臨地方債、房地產暴雷等內憂,外患亦是燙手
山芋。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
示,他在2018年就提出「美中貿易戰不止是貿易
戰」,而是涵蓋科技、金融等多層面的國家戰略競
爭。

他認為,2隻大象對峙迫使台商調整經營策略,分
散在中國生產基地集中的風險,臺銀也持續減降對中
曝險集中度,對中曝險占淨值比從8年前的45%高峰,
減降至目前為3.42%。

談及臺銀如何填補中港地區業務減少的盈餘,呂桔
誠表示,近年臺銀做了不少轉型,除調整資產品質、
精進負債管理,更積極發展「三駕馬車」策略,即企
金、消金和公部門業務,均衡配置,若景氣、市場有
任何變化,比如企金減降、消金可以補上,「失之東
隅,收之桑榆」,是穩健經營的關鍵。

除臺銀已耕耘多年的企金、公部門業務,呂桔誠指
出,消金近年為臺銀的貢獻成長顯著,去年消金授信
餘額與房貸市占率均拿下全國第一,自2016年提出單
一年新承作房貸金額新台幣1000億元,到2023年已連
5年達成「2千金」,以今年來說,前4月已有940億
元,達陣「2千金」目標的近1/2。

臺銀房貸業務帶來穩定收入來源的同時,逾放比僅
0.09%、實質損失率也僅有0.0008%,究其背後結構,
呂桔誠說明,臺銀房貸業務自住案件超過9成,大多
數都是承作青安首購、公教族群,第3戶占不到1%,
法人購屋甚至只占萬分之6,代表「體質是很棒
的」。

他進一步表示,除了把定存引導為活存,以降低資
金成本,有效利用資金也是轉型關鍵。8年來臺銀的
新台幣存放比從約63%成長至現在的逾78%,多了15
個百分點,若以臺銀4兆元存款規模計算,等於增加
5、6000億元之放款,有效增加收益。

對照臺銀房貸餘額,從7年前的6000億元大幅成長
至1兆1000億元,換言之,臺銀將充沛資金導引至青
安、公教房貸等,不僅可替公司賺取利息收入,也兼
具住者有其屋政策領頭羊象徵意義。

呂桔誠指出,改革者要手持2把刀,一手大關刀、
一手手術刀,先為5、6000億元資金開闢去路,再雕
出75個基本點(basis point)的存放利差,即可為臺銀
創造45億元盈餘。

此外,呂桔誠表示,臺銀一向是新台幣市場的主導
者,現在也積極吸收美元存款,戰術上是擁有賺錢的
籌碼,包含可做SWAP(換匯交易)、同業拆借等,
高層次的戰略思考,是要讓臺銀也成為美元市場的造
市者(market maker),在各方面居領先地位。

走過8年轉型之路,呂桔誠說,現在的臺銀不僅是
有效的政策任務執行銀行,也是有高度專業、多元獲
利管道的商業銀行,反映在數據上,今年前4月稅前
盈餘達約118億元,加計政策性任務則達152億元,雙
創同期新高。

不過,呂桔誠也強調,「我不願意說臺銀轉型已成
功」,因為面對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轉型必須
持續、沒有止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