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財政狀況頻出 各地搖搖欲墜危機四起

(中央社台北2022年07月14日電)中國地方財政狀況
深陷泥淖,分析認為,地方多年的透支且畸形的經濟
發展、唯GDP論與不受監督的統治模式,再加上嚴苛
動態清零,把中國經濟推到懸崖邊,搖搖欲墜、危機
四起。

為刺激經濟發展,近期多地頒布千奇百怪的救房市
政策,包含團購買房、公務員要幫忙賣房,還有「西
瓜換房」等促銷,在在顯示中國房產不振的事實。

除此之外,公務員出現減薪潮也引人側目。財新網6
月底的一篇報導「沿海多地出現公務員降薪」,指出
包含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的公務員陸續遭到降薪、
各項福利、獎金、補貼被取消,基本工資也被下調2
至3成。

山東煙台還出現有教師集體維權,抗議2年的獎金沒
有發放,還被迫要繳回人民幣5至10萬的收入。

根據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地
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出現了問題。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多年來以發
展土地財政、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發展,在唯國內生產
毛額(GDP)掛帥的考核標準下,實際是不斷透支,
形成資源配置浪費,變成畸形的財政狀況。

美國南卡萊羅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美國
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本來的一個經濟大支柱就
是土地財政,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相關,然而現在已基
本腰折。

謝田指出,眼下中國已有3、4億套房地產賣不掉,
整個經濟下滑的時候,很多人失業,也沒錢去買,導
致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

他解釋,房價上漲的時候很多人會害怕,消費者因
此會想必須買;一旦房價出現下滑,消費者就會想是
否會繼續下滑,反而不買。銷售下滑導致整體破滅,
貸款成為呆帳,涉及到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和還貸能
力。

謝田說,一旦房企破產,很多銀行也會跟著垮掉。
現在銀行已經開始出現問題,村鎮銀行擠兌的現象已
經非常普遍。還有資金到期被人偷走、公款捲逃,這
顯然與經濟下滑有關。

謝田並指,中國這個危機有點像美國的次貸危機,
也有點像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危機,與1929年美國經濟
蕭條。

他稱,現在製造業萎縮、金融危機、房地產危機,
三大危機湊再一起。中國經濟發展畸形,過度依賴房
地產,本來就是個萬病纏身的人,現在又出了車禍,
加了一個清零政策,就是病情惡化、病入膏肓。

美國之音還採訪了在美國的Youtuber「小翠時政財
經」的小翠。小翠指出,中國目前的官員考核體制形
成了今天的惡果。中國的考核以經濟為導向,一個地
方要發展起來,必須要靠政府投資。

她說,地方政府搞賣地、搞房地產、搞園區,又搞
一個中心,全都是政府投資。這些投資進去後,KPI
就完成了,GDP特別漂亮。

小翠分析道,這些表面漂亮的GDP不是當前中國的
需要,且反而會產生不良循環。「經歷幾任官員以
後,這個地方財政就已經不能看了」,因為這嚴重透
支了中國經濟。

她表示,地方政府的考核是跟經濟掛(金勾)的,為
了個人業績會去搞很虛的面子工程,這不會產生任何
經濟效益,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小翠說,「房子蓋得這麼高,你進去裡面看看,是
空的,根本沒有人在裡面辦公。但是債已經負好了。
政府借了錢投資,然而並不會產生後來的現金流。那
麼你沒有錢回來,只有錢出去。這是一種非常畸形的
財政狀態。」

她也不看好中國國務院為振興經濟而提出的一攬子
穩經濟政策,因為到了地方,資金全部被挪用,並不
會直接退給企業,讓企業真實享受福利待遇。

報導並指,2022年上半年,中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大
幅下降。年增、月增下降均超過5成,三四線城市降
幅最大。

今年1到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增比下降23.6%,住
宅銷售額下降34.5%。(編輯:呂佳蓉/唐佩君)
1110714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