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通膨需求放緩 學者:恐影響台灣下半年出口動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7月14日電)美國6
月通膨率高達9.1%創逾40年新高,學者表示,隨著油
價與大宗物資價格下降,美國CPI後續有望緩步下
滑,但仍要留意歐美市場終端需求放緩,可能影響台
灣消費性電子產品下半年的出口動能。

美國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9.1%,創下
1981年11月以來新高。外界關注美國通膨何時觸頂,
以及美國聯準會(Fed)後續升息節奏。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告訴中央社記者,
美國6月CPI為9.1%應該是這波高點,因為從國際油價
預測數據來看,6月多開始往下走跌。

邱達生指出,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從3月開
始也有緩慢往下的趨勢,強勢美元也開始抑制國際原
物料價格,生產端的PPI要傳導到消費端的CPI雖然會
有一段時間,但對照下來,評估美國6月CPI數據應該
已經觸頂,推估後續CPI應該是會緩步往下。

邱達生預估,Fed7月底升息至少3碼起跳,不排除
上看4碼。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
為,美國聯準會(Fed)關注通膨跟失業率,美國CPI
雖然可能逐步往下,但7月CPI高於8%機率還是蠻高,
近期美國失業率仍低,估計Fed7月底升息已經無後顧
之憂,應是3碼起跳。

吳大任認為,美國快速升息,美國家庭的房貸利率
成本已經上升,加上物價仍高,勢必排擠非必要性支
出,台灣出口品包括手機、筆電、腳踏車等也可能受
到影響。部分產業報告示警,手機、筆電庫存正在上
升,後續如果影響時間拉長,也可能燒到上游廠商,
包括晶片、半導體等需求可能下降。

此外,吳大任分析,台灣這2年不少晶圓廠持續擴
充產能,須留意如果美國、歐洲終端需求下滑,可能
導致廠商產能利用率不足,對體質較差的廠商而言,
財務面恐怕會有很大負擔,政府跟企業都必須持續留
意變化。

邱達生指出,台灣過去2年受惠疫情,出口表現非
常亮眼,下半年出口確實可能有壓力,但是否受到明
顯影響持保留態度。

至於台灣的物價走勢,主計總處公布6月CPI年增率
飆到3.59%,創下近14年新高,也是台灣CPI連續4個
月超過3%,不過主計總處認為6月是今年高點。

吳大任分析,台灣的7月CPI有兩大力量拉扯,一是
去年6月、7月因為三級警戒,存有低基期因素,7月
CPI年增率相對去年同期仍會偏高;另一力量是國際
大宗商品價格6月開始逐漸下修,對物價走緩有幫
助,最終物價走勢要看兩股力量而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