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接單國內生產比創11年新高 中國占比探新低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4年6月28日電)經濟部
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受
惠AI需求擴增,112年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率達
49.1%,為102年以來新高;另在供應鏈分散布局趨勢
下,中國大陸生產比率探新低,東協生產比率則續創
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
查」,共調查2826家,回收樣本2795家,回表率
98.9%。

調查結果顯示,112年外銷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
率占49.1%最高,較前一年上升0.3個百分點,為102年
以來新高。統計處指出,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
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
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國內
生產比率。

其次,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37.8%,較上年下
降0.9個百分點,為有調查新低;東協占7.0%排第3,
較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則是因美中紛
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
東協成為台商海外布局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中以越南
生產占2.6%最大。

進一步觀察112年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
產(含交付子公司或關係企業生產)」占81.7%最
高,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為「委託他廠代工
生產」占9.7%,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向他廠購
買產品」則占8.5%,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統計處表示,原因是筆電、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
等廠商接單減少,拉低自行生產比重,加上以向他廠
購買為主的晶片通路商接單增加,提高整體向他廠購
買比重。

攤開調查回收樣本,112年有海外生產廠商798家、
占28.6%,其海外生產原因以「配合客戶要求」占
53.4%續居首位,較上年上升3.3個百分點,其次為
「生產成本低廉」占45.7%,較上年下降4.0個百分
點,顯見生產成本低廉誘因已明顯降低(99年73.2%
為最高)。

統計處指出,各外銷業者主要競爭對手,以面臨國
內同業者占50.4%最多,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
次為陸系企業占25.1%,較上年上升2.7個百分點,歐
美系企業、日韓系企業分居第3及第4。

就主要貨品類別觀察,各貨品均以「國內同業」為
首要競爭對手,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占比達70.2%最
高,電子產品亦逾5成以國內業者為主要競爭對手;
此外,各貨品視陸系企業為競爭對手占比均較前一年
上升。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