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相似藥使用比例低 專家:應開放藥品差額負擔

(中央社記者何秀玲台北2024年07月30日電)2024亞
洲生技大展昨天閉幕,展覽期間舉辦「生物相似藥醫
院高峰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使用
生物相似藥占比8%以下,因民眾有原廠藥品牌迷思,
建議應多獎勵醫療人員使用,並研擬修法開放藥品差
額負擔。

亞洲生技大展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伴隨亞洲與台
灣於新藥創新發展及生物相似藥的鼓勵試辦計畫推
動,展覽期間,由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及台灣生物
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相似性藥品功能委員會舉辦「生物
相似藥醫院高峰會」。

洪子仁帶領與會醫院代表與專家提供政策建言,他
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民眾迷信原廠藥,將生物
相似藥與學名藥視為仿製藥,殊不知其中多數是與原
廠藥廠齊名的國際大藥廠,製程更先進;生物相似藥
雖免去研發過程,但結構物分析、藥物動力學、生物
可利用性都到位,「過了原廠專利期的生物相似藥,
藥效不但與原廠相同,價格又較低」。

洪子仁指出,很多國家為了讓醫療資源有效利用,
會使用生物相似藥以降低財務負擔,像歐洲國家使用
生物相似藥比例就高達17%-18%,但台灣8%以下,主
要是因為民眾有品牌迷思,又不需部分負擔,存有
「愈貴愈好」心態,卻未關心健保永續經營的困難。

因此,洪子仁提出兩大配套,首先在獎勵層面,除
了獎勵開生物相似藥的主治醫師之外,也應同時擴大
藥師人員與個管師使用生物相似藥的獎勵和誘因。

另外,洪子仁表示,在行政法治層面,許多國家實
施藥價差別給付條款,即健保給付生物相似藥物,如
果病患選擇原廠藥,個人必須自費付藥價差額。政府
保障病患就醫權益,保障之外的高額藥費差額,必須
由民眾自行負擔。

洪子仁強調,台灣若要實施藥品差額給付,就必須
藉由近期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研擬開放差額負擔的
可能性。他期盼未來若能完善政策,能有更多病人於
藥物治療獲得更完整的保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