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投組全揭露 金管會:透明是最好防腐劑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4年7月30日電)朝亞洲資
產管理中心願景邁步,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今天宣布
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其中,主動式
ETF投資組合初期採全透明揭露,且不強制要求須有
績效參考指標,被動式多資產ETF則以先開放固定比
例股債平衡型為準。

金管會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法規調適及系統修正作
業,2025年市場上可望有首檔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
衡型ETF掛牌交易,證交所預估,累計至2026年台灣
主動式ETF市場規模可達新台幣2000億元。

台灣ETF市場近年規模成長顯著,根據金管會統
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共有238檔證信ETF,市場規
模達新台幣5兆2918億元,規模名列亞洲第3大,占整
體證投信基金規模比重達62.95%,顯見具一定發展潛
力。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說
明,配合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擬定的國家經濟發展
策略,金管會提出將台灣打造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
畫,涵蓋客群、金流、參與機構及商品4大構面,金
管會拍板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即是
配合商品多元化所推出的措施。

現行台灣ETF市場僅有追蹤指數的被動式ETF,並
分為股票型及債券型2種,金管會此次拍板開放除了
股票型及債券型外,可有同時投資股票及債券的多資
產ETF;另一方面,金管會開放由基金經理人主動操
作的主動式ETF,並以股票型及債券型2種為主,投資
組合採全透明揭露。

主動式ETF為由基金經理人主動建構投資組合並進
行操作調整的ETF,根據金管會規劃,考量國內是首
次引進主動式ETF,投資組合採完全透明揭露,即每
日開盤前須向市場公告前一日ETF實際投資組合,且
不強制要求須有績效參考指標。

陳彥良指出,初期規劃主動式ETF投組採全透明揭
露,主因這是相對安全的作法,「透明是最好的防腐
劑」。

外界關注,先前不乏基金經理人涉人頭跟單,金管
會開放主動式ETF的同時,將如何加強防範,高晶萍
表示,金管會先前已對此規劃強化監理措施,包括擬
推動投信事業導入責任地圖等,未來執行上亦會評估
是否還有監理精進空間,持續滾動檢討,證交所也有
股市監視系統,若經理人有不當操作,都有既定機制
可處理。

至於被動式多資產ETF,金管會初期先開放固定比
例股債平衡型,後續視實際發展,再循序漸進開放其
他多資產ETF。所謂固定比例並非金管會硬性規定,
而是業者推出商品時,須於公開說明書清楚說明產品
組合。

高晶萍提到,金管會規劃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
多資產ETF的作法,主要是蒐集參考英國、美國、日
本、韓國、香港、澳洲共6地規定。

證交所調查,有15家已在台灣發行過被動式ETF的
投信業者對發行主動式ETF商品有興趣,其中包括2家
外商投信;另亦有在國外發行過主動式ETF、但在台
灣市場未發行過ETF的外商投信,在台灣開放主動式
ETF後,有興趣發行商品。

金管會評估,此次開放新型ETF將帶來3大效益,首
先,可望提供投資人更多元投資商品,其次,可望平
衡國內主動與被動基金市場發展,第3是可拓展資產
管理業者業務動能,累積投信基金經理人主動投資管
理的資源與能力。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