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電價效應 中研院調查:上半年消費者預期通膨升溫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4年07月31日電)中研院
經濟所今天首度公布「消費者預期與政策反應調
查」,發現今年4月,消費者預期一年後生活成本上
升的情況,比去年10月調查大增10個百分點,經濟所
推測原因與4月電價調漲有關,顯示今年上半年,台
灣消費者對於通膨預期升溫。

中研院經濟所總體經濟預測小組自民國112年10月
起,進行每半年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台灣消費者對物
價變化的預期。

中研院經濟所說明,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變化是一般用以衡量通膨的指標,但CPI變化幅度常
被認為與消費者對物價感受有落差,因此團隊針對消
費者更有感的生活成本預期,以及近期與消費者相關
的總體經濟政策反應進行調查。

今年4月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4的消費者預期一年
後生活成本會上升,比去年10月調查時的5成4足足高
了10個百分點。其中「交通與能源開銷」預期上升的
幅度最大,原因可能與今年4月電價全面調漲有關。

政策反應部分,去年10月調查「全民普發現金6000
元」使用情況,結果顯示,有8成6的消費者已在去年
10月花掉普發現金6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僅有
18.4%消費者用政府普發的現金購買「原本沒有打算
要買的東西」,初步估計政策邊際消費傾向為0.16,
顯示普發現金用途多是替代原有支出。

今年4月政策反應調查針對近3年基本工資調升和今
年軍公教加薪對雇主調薪意願的調查,結果顯示,基
本工資調升和軍公教加薪兩政策併行,對台灣名目薪
資中長期成長可能有正面影響。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楊淑珺表示,經濟成長、物價
上漲的情況下,適度調薪可以維持購買力,但近十年
基本工資調幅大過CPI升幅,必須關注長期薪水調升
的趨勢是否與勞動生產力成長吻合,如果勞動生產力
的增幅趕不上薪資成長,將衍生兩大隱憂。

楊淑珺接著指出,一是雇主的聘僱意願會下降,第
二,長期來看,薪資升幅大過生產力提升,將對企業
國際競爭力帶來負面影響。

中研院經濟所提醒,此調查目的在於提供初步、即
時的評估,一方面作為政策調整參考,另一方面激發
經濟學者對政策議題研究的興趣。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