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局:結合台美軟硬優勢 助攻機器人、AI市場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2022年07月26日電)經濟部
工業局今天表示,台灣已有工具機、精密機械與機器
人零組件等硬體製造基礎,若能與美國的智慧系統整
合(SI)、人工智慧(AI)等技術合作,結合雙方優
勢,可助企業快速切入機器人與AI產業的生態系與市
場需求。

工業局今天與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
(TUSA)、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TAIROA)與美國賓州匹茲堡機器人協會
(PRN)、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2022台美
智慧製造系統與機器人高峰論壇」。

工業局說明,在論壇上,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
學院分享該校AI發展、機器人聚落,包含機器視覺解
決方案提供商卡內基機器人公司(Carnegie Robotics)
及人形協作機器人公司Agility Robotics,分享機器人
產業技術與應用。

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台灣區總經理譚世宏分享協助
廠商進行數位轉型的實際智慧創新應用案例;工研院
機械所所長饒達仁分享工研院與台灣機器人產業的聚
落及發展。

工業局強調,盼透過論壇活動與產業媒合,鼓勵業
者結合台美雙方優勢,共同探討次世代AI系統整合與
合作,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快速切入市場需求。

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表示,台灣已有良好硬體製造基
礎,受美中貿易摩擦與疫情影響,牽動全球供應鏈重
組,製造業面臨智慧轉型考驗,政府將掌握契機,協
助各產業導入AI、IoT、5G等智慧科技,搶占全球供
應鏈核心地位。

呂正華指出,工業局2016年起推動「智慧機械產業
推動方案」,也修正「產業創新條例」,盼藉政府政
策工具帶動產業智慧化升級轉型,朝「亞洲高階製造
中心」目標邁進,並建立台美交流平台,鏈結雙方產
業優勢,達到互惠互補的長遠合作夥伴關係。

工業局指出,在後疫情時代,各行業都在尋找合適
的數位轉型機會,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1年
全球Smart Manufacturing Market規模為3050億美元,預
期2025年將達45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0.5%。

工業局說明,政府將智慧機械的開發列為「5+2 產
業創新」重要部分,智慧製造系統需要結合自動化技
術、IoT和AI,實現工廠營運及其管理的自動化,使
用智慧機械改造工廠,具有顯著降低營運成本並提高
效率和品質的潛力。

工業局強調,台灣已有良好工具機、機器人零組件
及精密機械的硬體技術基礎,美國則有強大的智慧系
統整合能力、AI演算法及機器人協作平台等技術,若
要趕上這波產業升級商機,應更強調產業聚落策略聯
盟,藉台美智慧製造產業交流與合作,互補雙贏,共
逐全球商機。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