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士提培育跨域人才等5策略 加速AI生態鏈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24年9月9日電)工研院今
天宣布,院士提出台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包括
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制定AI治理規
範、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培育AI跨域人才、促進
國際合作共創等5大策略,加速建構百工百業AI化生
態鏈。

工研院表示,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
方面,主要依產業別建立具有台灣特色領域的中文語
言模型。同時,建立台灣自主性及具競爭力的AI核心
技術平台,提供如軟體、算力、雲端資料、邊緣AI等
服務,以及發展生成式AI相關節能技術,解決AI運算
及耗能與散熱等瓶頸。

制定AI治理規範部分,強調平衡科技創新與風險管
理。無論推動產業AI化或AI產業化,均須兼顧興利與
防弊,應制定具體風險管理與倫理規範機制及主責機
構,並建立國家層級資料治理框架,創造新資料經濟
體系。

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部分,要建立完善共通資料
庫以促進資料互通,整合基礎設施資源,強化資料共
享,協助中小企業解決AI算力需求及提供所需資源,
並規範資料中心的電力使用及用水控管等,促進環
保、節電及產業永續發展。

培育AI跨域人才部分,推動以人為本AI教育,提升
AI素養及驅動創新應用發展,並擴大國際相關優秀人
才來臺。

促進國際合作共創部分,擴大創新研發國際合作結
盟,提升全球市場及在地競爭優勢,引導在地產業進
軍國際化市場,以國際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為基礎,與
國際夥伴合作擴展AI創新技術與應用。

工研院6日舉辦院士會議,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擔
任主席,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和院長劉文雄也出席會
議。工研院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會議結論。

工研院表示,院士同時強調AI產業化、產業AI化重
要性。在AI產業化,院士建議工研院可積極輔導企業
找到獲利模式,孵育AI新創公司,讓工研院成為台灣
AI新創搖籃。

針對台灣中大型企業,工研院可合作建立可信任的
專案;對於數位化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建議工研院
成立AI專業服務團隊,讓企業都能同步得益AI的好
處,並可優先應用於具台灣特色的製造、生醫、機器
人、農業、智慧城市領域。

以生醫產業為例,工研院院士認為結合AI與智慧醫
材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建議工研院可以每年訂定不同
的智慧醫療主題,讓醫療機構了解最新產業趨勢及研
發能量,提高醫研合作的機會,找到國際門路、打開
全球市場。

產業AI化部分,工研院院士建議廣設百工百業AI化
中心,針對個別產業AI化轉型需求,透過整合產業知
識與AI技術,協助中小企業創新營運模式及加值應
用,加速其AI化轉型。

工研院院士指出,過程中善用台灣核心技術並槓桿
國際相關技術,以共通核心技術平台系統化地提供算
力、雲端資料與邊緣AI等服務,同步強化台灣具自主
性及競爭力的AI核心技術。

此外,工研院院士也提醒,發展AI時軟體能力不可
或缺,台灣長期偏重資訊硬體,工研院應掌握AI發展
的機會,針對產業痛點,帶領台灣軟體產業突破和發
展。院士認為,要了解軟體真正的價值,發揮人的智
慧,是工研院須扮演的角色。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