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科技計畫 族語AI模型、印尼語台語雙向翻譯吸睛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4年10月30日電)國科會
「包容科技」計畫今天發表階段成果,有團隊開發具
備印尼語、台語雙向翻譯功能的APP,助外籍看護與
被照顧者順暢溝通,另有團隊開發全球首個太魯閣語
料庫,研發族語AI模型,可用於文本翻譯、聊天機器
人等,之後會將語料庫拓展到鄒族等更多原住民族。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自2023年開始推
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擇定台灣未來10年
可預見社會重要議題,透過適當科技引入,協助解決
社會問題。國科會今天表示,計畫執行至今已達成階
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可提供衛生福利部等相關部會做
為政策參考與應用。

國科會並針對「科技嘉惠高齡及障礙者」、「AI促
進語言轉譯及溝通」、「科技平台建構數位包容」等
3大主軸,發布亮點成果。

在科技嘉惠高齡及障礙者方面,「長照互助喘息服
務」透過科技盤點人力與資源,讓家庭照顧者、外籍
看護工、中高齡就業者、新住民都能參與其中,充分
運用假日閒置空間與人力。「高齡者行動力偵測」自
台南左鎮公(舍官)社區長照據點發起,為長者評估體
能、復健追蹤和高齡衛教,提升生活品質。

「身心障礙者防災應變」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
分析坡地災害並進行分級,提出精確的災害風險指
標,協助高風險區域進行防災整備策略規劃與模擬。
團隊自地震頻仍的花蓮出發,向全台推廣,提升身心
障礙者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AI促進語言轉譯及溝通方面,「AI協助語言障礙者
溝通」為語言障礙者開發ezTalk和Voice Bank等工具,
幫助漸凍症及腦性麻痺患者與外界進行有效溝通。

「聽力障礙者溝通新科技」為突破聽障者的社會參
與困境,開發多元溝通輔具,包含整合語音辨識與混
合實境(MR)眼鏡,以及構音生成對抗網路架構,
提升聽障者語音清晰度;同時,設計易讀圖文版
APP,將資訊轉換為易於理解的圖文格式,並透過VR
訓練提高其溝通技能,增強社會參與,也讓非聽障者
更理解聽障群體需求。

「原住民族語言AI」為促進語言保存和推廣,避免
AI時代有族群被邊緣化;團隊拜訪部落,開發全球首
個太魯閣語料庫,研發族語AI模型,可用於文本翻
譯、聊天機器人、語音合成等,之後會將語料庫拓展
到鄒族等更多原住民族。

「AI促進外籍看護工與被照顧者溝通」則是考慮台
灣長期照護需求激增,更需仰賴外籍看護工,在近30
萬社福移工中,印尼籍占約76%。團隊開發Kasih(卡
水)APP,具備少見的印尼語及台語雙向翻譯功能,
協助外籍看護與被照顧者更順暢地溝通。

科技平台建構數位包容方面,包含「社福機構送餐
服務數位優化與轉型」一案,開發送餐個案管理系
統、送餐APP、送餐APP後台和送餐地圖網站,並與社
福機構合作,根據機構大小與資源不同設計3套送餐
模式,優化配送路線和資源配置,協助機構數位轉
型,確保使用者獲得適切的餐食服務。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