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退休前最後一次危機 2009年變相裁員事件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024年12月9日電)台積電
創辦人張忠謀開創晶圓代工商業模式,而台積電現今
已是眾人口中的「護國神山」。張忠謀過去經歷過許
多危機與轉機,他回顧2009年台積電變相裁員事件,
是他2018年自台積電退休前經歷的最後一次危機。

張忠謀今天出席自傳新書發表會,親自導讀說明過
去經歷的危機與轉機。張忠謀說,1948年他17歲時,
父親打消他的作家夢,是他的危機;不過在1949年去
讀理工,是他的轉機。

張忠謀表示,1955年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系
博士資格落榜,是他的危機,同時也是轉機,因為決
定放棄轉校,找工作,並決定放棄機械工作,進入半
導體業。

張忠謀指出,他於1958年進入德儀,初試啼聲,並
於1964年僅33歲,自工程師一躍為總經理,1972年升
任德儀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

他表示,1978至1983年在德儀走下坡路,但仍癡望
東山再起,於1983年決定從德儀辭職。1984到1985年
「誤任」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張忠謀說,因為沒想
清楚,所以稱為「誤任」,通用器材實際上是要可把
公司美化再賣出去的人。

張忠謀指出,1985年來台灣,赴命運的約會,但他
搞錯了約會地點,以為是工研院。1988年工研院改革
大部分失敗,辭去工研院院長職務。隨後於1989年與
飛利浦爭奪台積電經營權,1992年贏得勝利。

張忠謀說,2009年台積電發生「變相裁員」事件。
在事件解決後,台積電成立業務發展部,確定營收8%
為研發費用,並大幅增加資本支出,迎來蘋果
(Apple)訂單。

他表示,確定營收8%為研發費用是很好的決定,今
年台積電營收約700億美元,研發費用約56億美元,
比政府研發費用還高,也比任何半導體製造公司都要
高。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2012年在28奈米製程領先晶圓
代工業,2018年在7奈米製程領先全球世界半導體
業,並自台積電退休,對他也是轉機,可以寫自傳。
張忠謀自傳下冊於今年11月29日上市。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