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台灣應重新思考使用核能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4年12月18日電)諾貝爾
物理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今天表示,即便
核能在台灣頗具爭議,但全球多國已逐漸重新接納核
能,台灣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
而且以電力需求角度來看,資料中心用電量之高,讓
Meta、Google、Amazon、 Microsoft都開始衡量使用核
電。

針對核融合發展,朱棣文表示,目前還沒解決中子
輻射照射損傷問題,未來科學家會努力找到適合材
質,專家估計核融合至少需要40年才能有具體進展,
也可能永遠無法商用。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
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及台北
政經學院今天舉辦 「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
邀請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以「邁向電力超
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演講。

朱棣文為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
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亦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全球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電力扮演重要關鍵角
色。朱棣文指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總結溫室氣體來源,1/4來自電力和熱生
產,好消息是再生能源價格持續下降,過去10年光電
成本下降80%、陸域風能下降38%。

朱棣文表示,估至2040年,台灣共有4到6成能源來
自風力、太陽能,但有間歇性問題,將對電網、輸電
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壓力,需仰賴需量反應、AI科技、
低成本能源存儲(如抽蓄儲能、白氫技術),也要注
意外國勢力拖垮電網或天然氣管線的威脅。

他指出,假設未來再生能源占比將達5成,剩餘5成
電力目前仰賴煤炭、天然氣,但天然氣非常昂貴,台
灣也沒有足夠儲存設施,可能10天就用完,近來軍事
演習不斷,萬一台灣被圍攻,會遭遇非常嚴重的能源
安全問題。

朱棣文不諱言核能在台灣頗具爭議,但其他國家都
逐漸將核能視為很好選項,美國態度也在改變,近期
有一州長本要在加州關閉2座核電廠,經過溝通,對
方改變立場,支持核電廠延役20年。

朱棣文強調,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當風不再
吹、太陽不再閃耀,電力需要更多喘息空間,「懂技
術的人要懂得發聲」,希望大家能說服不同黨派的政
治人物重新思考核能使用,否則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極
為昂貴,且有產業外移危機。

至於能否在時間預算範圍內完成反應爐興建,朱棣
文指出,過去反應爐要蓋10年,國際上核電專案所需
經費現在高達200億甚至更多,但在此同時,其他大
型專案成本也不斷增加,92%都會超支。因此關鍵在
於「先把樂高積木準備好」,找到有成本效益的組
件,降低不確定因素,就不容易失敗。

他也提到新科技應用核能潛力,像是SMR模組化,
以及透過燃料設計減少污染可能。

至於外界關切核電廠安全,朱棣文說,觀察每單位
電力造成死亡率數據,死亡率最高為褐煤,後依序為
煤、石油、生質、天然氣、水力(水壩故障致災造成
淹死風險)、風能,接下來才是核能,可見核能更加
安全,核能甚至比煤炭安全1000倍。

此外,有關輻射曝露問題,朱棣文認為,其實輻射
也來自食物如香蕉,但人體都可處理,顯示這類輻射
和癌症之間沒有直接相關性。

以電力需求角度來看,朱棣文指出,資料中心用電
量之高,讓Meta、Google、Amazon 、Microsoft都開始
衡量使用核電,例如微軟決定重新啟動核反應爐、可
產生1GW電力,也有些公司想開發小型反應爐,「一
切都是為了資料中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