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調查輝達AI晶片流入中國 分析師:有遏制效果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4年12月20日電)外媒報
導,美國商務部近期要求晶片巨擘輝達(NVIDIA)調
查過去1年來,輝達產品如何流入中國。分析師今天
表示,輝達晶片可能經由東南亞或中東等地轉運流入
中國,很難完全防止流通,但美國的調查應該能有一
定的遏制效果。

路透社19日引述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
報導,輝達已要求美超微(Supermicro)、戴爾
(Dell)等公司對其東南亞客戶實施抽
查。TheInformation報導,抽查旨在確認這些客戶仍然
持有他們購買的、內嵌輝達晶片的伺服器。

前外資分析師、現任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
明上午出席2025年全球半導體暨人工智慧(AI)產業
投資展望說明會受訪指出,輝達晶片是進行AI訓練數
據運算的最佳選擇,據他了解,這些晶片流入中國的
管道,可能經由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或中東等地轉
運。

陳慧明說,雖然完全杜絕晶片流入中國非常困難,
但某種程度上,美國的調查應該能有一定的遏制效
果。

他表示,輝達晶片的二手市場價格已上漲很多,顯
示需求仍然旺盛,即使透過其他管道,這些晶片仍可
能流入中國,很難完全防止流通,不過相關限制措施
可能對價格和市場造成一些影響。

陳慧明指出,從2020年起可以看到,中國主要透過
價格競爭,推動成熟製程的發展,並不完全與台灣的
產業重疊。例如電動車相關應用集中在中國市場,與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疊較少,但在製程價格上可能會
有一定影響。

陳慧明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成長13%,
台灣半導體相對表現更好,整體成長將達到16%,最
主要差別在於AI帶來正面影響,先進製程的出貨表現
亮眼,進一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他表示,2025年台積電仍將是半導體市場領頭羊,
台積電供應鏈也值得期待,成熟製程的競爭將更激
烈,特別是因為中國產能擴充帶來的挑戰。

陳慧明認為,半導體產業有2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首先是AI應用將逐漸落地,例如各類服務、小助手及
新應用場景,將帶動邊緣運算及相關需求增加;其次
是台灣廠商在AI領域的布局,也有機會取得突破。

他說,全球前4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資本支
出趨勢明確,2025年整體成長幅度約25%至30%,因
此AI市場的多頭格局基本確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