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到來 主計總處今年起按月公布高齡家庭CPI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01月17日電)2025年
台灣正式迎來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
口,為了因應社會變遷,主計總處精進統計資料應用
價值,除了去年起首度公布年度高齡家庭CPI(消費
者物價指數),今年起,更將高齡家庭CPI發布週期
由按年改為按月,資料時間回溯至2018年。

主計總處依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決議,自2024年
起,按年發布高齡家庭CPI,今年為2次公布,不過隨
著台灣人口結構日趨老化,相關資料應用需求提高,
主計總處表示,高齡家庭CPI自2025年2月7日起(發
布資料時間為2025年1月數據),發布週期由按年改
為按月,並追溯公布2018年以來各月指數。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美國、
日本均有編列高齡CPI,新加坡每5年公布一次,韓國
以前曾經編列,但近年並未再更新。

台灣方面,主計總處創編時,參考主要國家邊算高
齡或退休家庭CPI的實務經驗,將高齡家庭界定為
「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家庭 」,按消費支出情形計
算高齡家庭CPI權數結構,查價時,也會針對少數項
目進行調查。

曹志弘說明,多數消費行為結果不分年齡,舉例來
說,購買蔬菜、水果、便當,以及日用品,不會因為
消費者年紀不同而售價不同,「(高齡家庭)9成以
上(查價)樣本跟全體家庭一樣」。

至於剩下的少數1成,曹志弘說明,政府規定的交
通費率,如公車、火車票價,訂有敬老票價,價格較
優惠,以及部份醫療院所針對65歲以上的病患,掛號
費不同,或是保險也會因年齡而有不同保費。

曹志弘表示,部分國家是以全體CPI直接推算高齡
家庭CPI,台灣作法更細緻,有針對部分差異項目另
外調查。

觀察CPI權數結構,一般家庭CPI權重最大為食物
類、其次是居住類,交通及通訊類排名第3,醫藥保
健類最末;高齡家庭則是居住類權重最大,其次是食
物類,第3雜項類,醫療保健類排名第4,衣著類最
末。

曹志弘表示,以權數結構來看,幾乎所有國家的高
齡家庭CPI,居住及醫藥保健類的權數都比全體家庭
高,食物類權數也會偏高。

至於台灣高齡家庭CPI已連續6年高於全體家庭平均
CPI,意味高齡家庭面臨的通膨壓力,反而比全體家
庭平均還要大。

曹志弘解釋,高齡家庭少了學費、育兒等相關支
出,消費以基本生活所需為主,居住類部分,即便是
自有住宅,因概念上是居住服務,仍會依設算租金行
情計入,近年正好房價、租金漲勢較顯著,便有所反
映。

此外,政府近年調漲掛號費及部分藥物負擔,以及
外籍看護費用,分別反映在醫療保健類及雜項類當
中,均推升高齡家庭CPI漲幅。

雖然主計總處精進統計發布頻率,讓高齡社會相關
數據更完整,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建議,台灣
步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將對各面向的挑戰,主計
總處揭露高齡家庭CPI,提供對高齡家庭面對消費物
價變化的資訊,但台灣對高齡者經濟、就業、投資了
解仍不足,如65歲以上民眾退休後,收入來源為何,
以及台灣房屋自有率很高,高齡者是否居住自有房
屋,又或是有無其他租金收入,都希望能有相關統
計。

另外,政府鼓勵高齡就業、延後就業,林宗弘認
為,政府應該更細緻釐清高齡勞動力現況,如退休後
有沒有再就業、再創業,若有的話,可進一步對這些
群體深入分析,獲得資訊可作為後續政策參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