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美國優先」台美尋交集 加強軍購、半導體投資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2025年1月19日專電)美
國進入川普執政2.0,川普首任內大力挺台,二度參選
後卻發表批評台灣的國防經費不足、「偷走」美國晶
片生意等言論。學者分析,未來台美關係勢必要與川
普的美國優先路線找到交集,台灣加強軍購及半導體
產業赴美投資,是回應川普最直接的方式。

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就任美國第47位總統。
川普上一任(2017至2021年)執政期間,其政府批准
台灣採購的66架F-16V戰機等重大軍售案、派遣斷交
後最高層級官員訪台、並鬆綁台美交往限制等,兩國
關係有重大突破。

賓州大學裴利世界學院(Perry World House)資深
專案經理善學(Thomas Shattuck)近期接受中央社訪
問時說,川普2016年剛當選時,很多人都擔心他會把
台灣當成與中國談判的籌碼,出賣台灣,「這些擔心
都沒有發生」。

善學說,美國國會非常支持台灣,這是川普首任內
無法犧牲台灣利益的主要原因。接下來的4年,台灣
同樣有國會的支持。此外,川普的國安顧問瓦爾茲
(Mike Waltz)、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等人
都是挺台的對中鷹派。

「我無法想像向來對中強硬的共和黨人,突然倡議
出賣台灣的主張。」

不過,善學也指出,台灣對川普的擔憂再次浮現,
有其道理。很多人說,川普的不可預測性高,猜不到
他下一步要怎麼做,再加上川普這次參選期間,多次
直言台灣必須增加國防經費,也說台灣「偷走」美國
的半導體生意,這些都是新說法。

川普當選後,已傳出台灣考慮向美國提出大型軍購
案的消息。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去年11月曾報
導,台灣的採購清單可能包括神盾驅逐艦、空中雷達
系統E-2D「先進鷹眼」、F-35戰機、更多愛國者飛
彈、派里級艦等。

善學指出,他預期台灣會在川普上任的前100天或6
個月內提出軍購清單,向川普明確傳達訊息:「我們
聽到了你的抱怨,並且已經有具體的應對措施」。

然而,善學也說,台灣亦可以提醒川普,台灣的國
防預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約為2.45%,高
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其會員國要求的
2%。因此,台灣在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方面,理應有更
多建設性的對話。

善學說,他也預期台灣在川普任內,會就半導體產
業的合作達成新協議,就像台積電在川普首任內決定
在鳳凰城建廠一樣。未來可能是封裝或其他半導體領
域的廠商,選擇在一個美國的搖擺州投資,這樣的舉
措也符合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

「台灣加強軍購及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是最直接
回應川普的方式」。

但善學相信,川普團隊必然清楚台灣的重要性。在
美中競爭的背景下,台灣的存在與日本、菲律賓一
樣,對遏制中國軍力擴展有重要作用。若美中真就台
灣達成交易,將可能使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安全承諾產
生懷疑,「傷害美國的可信度」。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執行長蕭良其認為,川普在處理外交關係
上,有相當一致的邏輯。他對台灣的一些言論,讓支
持台灣的人不滿,但「那不一定是針對台灣,而是反
映他的3個外交策略」。

蕭良其在去年底發表「川普第2任期的台灣政策」
一文指出,川普的3個策略分別是:一、言辭難預
測,強調透過交易來達成目標;二、旨在減少貿易赤
字,將製造業工作機會帶回美國;三、強調盟友與夥
伴必須共同分擔防務負擔。

他說,外界常分析這些策略的負面效應,但其潛在
的正面效應也值得關注。例如,就美國對台安全承諾
的態度,川普比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模糊,這有
可能加劇「疑美論」在台灣的效應,但也可能提升台
灣民眾對國防經費的支持度。

川普屢次不願回答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理由是他
不希望先掀牌而不利於談判。蕭良其表示,川普這種
不受過去慣例束縛的做法,雖然是為了增加美國在談
判中的籌碼,但「也有助於突破美台雙方長期以來過
度自我限制的關係」。

蕭良其說,川普未來會跟首任一樣,將減少美國與
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視為重要目標,重啟對中貿易
戰,透過加徵關稅讓製造業回流,創造美國的工作機
會。

他說,這會影響到在中國的台商,但也會促進台灣
加速調整產業供應鏈,透過「新南向政策」與多元化
經濟夥伴合作,開啟更多建立新夥伴關係的機會。

善學也持相同看法。他說,面對川普執政2.0的不確
定性,台灣擴大其戰略空間的方式,是延續「維持現
狀」的穩定路線,這是能在華府爭取到最多認同的策
略,同時台灣也應繼續強化與日、韓、菲等鄰近國家
的實質關係。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