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發展地熱小水力 台灣拚永續創新方案輸出國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5年1月22日電)行政院副
院長鄭麗君今天表示,政府將透過就源減碳及5+1制
度創新,形成台灣的2050淨零轉型模式,期待台灣從
出口大國,進一步成為永續創新方案的輸出國;地
熱、小水力將是台灣發展重點,未來也可建立中介平
台培育綠領人才,支持地方各種創新方案實驗。

國科會今天舉行「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
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成果發表
會,鄭麗君、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農業部長陳駿季、
環境部長彭(啟)明等人出席,會後並聆聽沙盒計畫團
隊介紹微水力、大豆負碳生產模式等。

鄭麗君致詞時說,總統賴清德提出來的國家希望工
程,揭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願景,共提出5大
策略,包含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數位及淨零雙軸轉
型、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政府會作為淨零轉型最強
而有力的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鄭麗君表示,今天展示會中可見「公民團體創新示
範與沙盒試驗計畫」支持的35個試點公民團體,展現
出來的永續創新力量,包含在地微水力、低碳農業、
農廢再利用、永續產銷及自然碳匯等,從社會創新的
過程,透過在地多元實踐,共同回應氣候變遷問題,
發展出台灣的淨零轉型模式。

同時,鄭麗君表示,政府預計在明天舉行的國家氣
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提出台灣下個階段的國家自定
貢獻(NDC)目標,提出包含2030年減碳目標,即較
基準年減碳28%加減2個百分點,並進一步提出2032年
及2035年的減碳目標,兼具理想與可行性,展現台灣
更強的減碳決心;明天委員會後,環境部也將在2月
召開相關的公聽會。

鄭麗君說,要驅動整體淨零轉型,減碳行動計畫必
須能夠帶動更大規模的產業綠色製造、循環經濟,或
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轉型,及在地社會轉型,因此
需要更全方位的制度創新。

她指出,政府提出了5大制度創新,首先是淨零科技
的導入;第2,金融創新、綠色金融帶動產業轉型;
第3,制定碳有價制度,碳費現已上路,未來環境部
將展開總量管制碳交易的子法訂定,盼能早日建立台
灣碳交易制度;第4是法規調適;第5,擴大投入綠領
人才培訓。

鄭麗君表示,她覺得5大制度創新還不夠,「今天要
5加1」,加入「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即讓在地的
每一個人都成為主體,結合公民豐沛能量,展現公民
創新行動。

她說,相信社區驅動、公民參與的實踐方式,能讓
各地將氣候變遷由危機化為轉機,帶來在地新希望,
綠色的就業機會、產業與生活;透過「就源減碳」,
及制度創新加上社區驅動,可形成邁向2050淨零轉型
的台灣模式,向世界展現新的氣候治理典範。

鄭麗君在與談環節時進一步提到,除了太陽光電、
離岸風電,接下來地熱、小水力也會是台灣發展的重
點,以及橋接天然氣,搭配節能、儲能,和氫技術導
入製程減碳等,構成能源轉型,並與社區能源韌性、
韌性電網密切協力。

鄭麗君指出,台灣過去是製造出口國家,期待下一
步能成為創新方案的輸出國,這些創新方案可結合在
地,符合永續價值、增進社會公共福祉。綠領人才方
面,各界希望發展中介平台用以人才培育,並支持地
方各種創新方案實驗,或許國發會可作為對口,政府
可導入一定的資源協助。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