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商機擴大 台積電、聯電導入製造與管理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25年1月25日電)人工智
慧(AI)是半導體產業主要成長驅動力,也是兵家必
爭之地,晶圓代工廠紛紛爭搶商機,並將AI技術應用
於製造和管理。台積電(2330)建構全球製造與管理
維護平台,實現「1Fab」營運模式;聯電(2303)則
打造AI機器人,提升工作效率。

AI趨勢快速發展,可望推升半導體業產值於2030年
挑戰1兆美元大關。台積電挾製程技術領先優勢,以
及先進封裝主導地位,幾乎通吃全球AI晶片訂單;聯
電在AI市場也不缺席,強攻高速傳輸和電源管理晶
片,以及高效能運算相關的中介層領域。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法人說明會中透露,
台積電使用AI提高生產力、效率和品質,創造更多價
值,估計每提升1%的生產力,可以創造10億美元的收
益。他強調,台積電不會是唯一自AI受益的公司,有
很多公司使用AI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相信AI需求是真
的。

台積電在全球布局計畫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
(IT)與AI技術,建構全球製造與管理維護平台,實
現「1Fab」營運模式,即全世界的晶圓廠能有一致的
品質及生產效率。

台積電利用智能排程,達到最佳派工,搭配自動物
料搬運系統,確保晶圓以最高效方式在廠內運行。透
過全面收集生產數據,藉由AI技術,確保晶圓製造品
質,藉助機器學習支持工程師控管日益複雜的半導體
製程。

此外,透過智能製造平台,台積電生產改善計畫可
擴展所有廠區,加速提供客戶最佳良率與效能產品。
台積電還應用擴增實境(AR)裝置,提供跨廠區遠端
技術支援。

聯電自2016年起開始評估及盤點工業4.0的加強重
點,並規劃智慧製造的未來發展方向。2017年進一步
調整內部組織架構,成立專責推動數位轉型的「智慧
製造處」。

同時,聯電引進美國馬里蘭大學講座教授李傑創造
的IAI(Industrial AI)概念和技術,合作開發智慧製造
的各項應用,並統籌相關的操作技術OT(Operation
Technology)、IT專案,整合內外部資源。

聯電指出,AI對於跨國多元的製造廠,不僅可以應
用於製造,也能夠運用於供應鏈管理及資安守護。透
過AI的輔助,可以導入全自動化、無人工廠,優化庫
存和生產計畫,自動化和智能化系統有助減少人工錯
誤,並提高營運效率,同時促進即時監控和風險管
理。

在供應鏈合作上,應用AI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管理
的效率和準確性,增進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通過資
訊共享和協同創新,提升整體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競爭
力。在資安守護導入AI,可將駭客威脅資訊做更即時
的分析,防毒系統將更完備。

聯電表示,轉型思維、縱橫統籌的整合思考、智慧
科技的精準執行是數位轉型的3大利器。在創造力方
面,取代過往以功能為本的設計慣性,將智慧巡檢等
數位優化元素融入環境永續願景,並建立智慧製造數
位化生態系,與業界領導廠商合作推動AI研究,並落
實應用。

在整合力方面,聯電指出,整合生產單位和功能部
門共同執行專案,並透過分享暨推廣平台進行跨廠推
展,且由高階主管定期審視推廣進度與成果。此外,
建立計算資源動態調度平台,於開發階段發掘、解決
問題,以降低維運成本。

在執行力方面,聯電表示,藉由自建智慧物聯網
(AIoT)解決方案,以無線傳輸、簡單的能量採擷模
式,取代成本高昂的實體布線需求。

另外,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資料採集的細緻度,並
採取影像、數值、自然語言處理、人機協同混合式技
術開發。聯電還整合工業分析式AI、生成式AI、大數
據、雲端,建構高效智慧決策平台。

聯電打造晶圓廠遠端設備連線的軟體機器人,以降
低人為操作疏失、提升產品穩定度。例如運用軟體機
器人執行智慧調機,自動建程式等流程。

聯電整合內部各廠區的知識,透過一致的資料格式
和溝通語彙,為自家量身打造GenAI應用平台
UGPTs。UGPTs串接企業內外部系統與資料,讓所有
員工都能自行建立GenAI機器人助理,例如製程開發
偵錯、輔助工程分析、協助異常材料處理等,自動化
日常工作流程,減少重複性和繁瑣的工作,專注於更
具創造性和價值的任務。

聯電指出,在撰寫專業技術報告方面,原本工程師
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閱讀報告、論文後彙整;現在利用
GenAI理解和產生類似人類文本的能力,工程師核對
完成後可直接依照預定格式,自動產生報告,估計可
節省工作時間60%至80%。

在異常處理技術指導方面,當出現異常時,新進人
員有時沒辦法立刻連絡上資深工程師詢問,GenAI可
以彙整過往的經驗知識庫,並提供異常處理即時的協
助,可以縮短工程師的學習曲線及異常處理的時間約
30%至40%。

台積電與聯電已透過AI技術提升工作效率,並有不
錯成效,預期AI應用將日益擴大,未來可望擴及百工
百業,AI商機成長可期。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