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盼資本額門檻合理寬容 催生加密貨幣獨角獸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5年02月1日電)金管會研
訂虛擬資產專法,規劃比照金融機構採特許執照制,
並針對不同業務別訂定資本額門檻。有大型虛擬資產
業者希望申請業務許可準備期拉長至至少1年,另有
業者期待金管會合理訂定資本額門檻,避免扼殺產業
發展。

金管會於尚未對外預告的虛擬資產專法草案中規
劃,虛擬資產業將走向特許制,並針對不同業務類別
訂定差異化資本額門檻。現有業者須在法律生效後6
個月內向金管會申請業務許可,並在合計15個月內取
得金管會業務許可及核發執照,否則必須退場。

一家大型虛擬資產業者說,考量產業發展特殊性,
在特許制交件與準備上,希望金管會能給予業者更長
申請期與補件期,以確保合規運作,讓業者有更多時
間強化內控流程與系統建置;以申請業務許可期限為
例,希望能自草案規劃的6個月,拉長至至少1年。

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接受中央
社採訪指出,目前業界正適應洗錢防制登記新制,若
虛擬資產專法可在2026年底、甚至2027年再施行,業
者在系統調整等準備作業上,將有更充裕時間。

對於金管會規劃訂定差異化資本額門檻,彭云嫻
說,若資本額門檻訂太低,對客戶保護可能不足,太
高又可能扼殺產業發展,她期待金管會參考對證券業
監理作法,例如現行證券經紀商實收資本額門檻為新
台幣2億元,若對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商同樣以2億元為
門檻,將是符合業界期待的合理範圍。

她表示,現在台灣加密貨幣產業還有很大成長空
間,且虛擬資產本身即為變化相當迅速的產業,監理
法規滾動調整有其必要,以平台商為例,希望資本額
門檻不要一開始拉太高,或可考慮訂定附加條款,當
交易量達到一定程度必須增加資本額,以兼顧監理需
要及業界發展彈性。

因虛擬資產業未來將納入特許事業,若要新增業
務,皆須經金管會核准,彭云嫻認為,若所有業務新
增都必須經主管機關核准,可能影響創新業務推動,
若部分業務屬於低風險性質,希望有採取申報制空
間。

彭云嫻說,加密貨幣無國界,若政府允許產業有創
新可能性、發展出全球競爭力,下一個加密貨幣獨角
獸可能就會出現在台灣。

虛擬通貨公會告訴中央社,虛擬資產專法以保障客
戶資產為首要目標,包括導入資產保管及保證金制度
等,公會將持續與金管會保持密切溝通,並積極表達
業者實際營運狀況與可行性。

公會提到,因各業者營業模式與產品內容不盡相
同,期待主管機關以分級監管概念,給予不同營業規
模的業者相應合規責任,以兼顧創新與風險控管,共
同促進產業健全發展。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