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加劇 台廠多元生產據點成本營運是挑戰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2月4日電)美中貿易
戰加劇,面對新一波關稅,專家和業者均表示,台商
在上一波貿易戰就因應客戶啟動產能分散,衝擊相對
可控,但多元生產據點的趨勢成形後,產能調度難度
提高,對成本和營運來說,也都會是挑戰。

美國政府宣布以芬太尼(fentanyl)等問題為由,對
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今天生效。中國也
宣布,10日起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徵10%至15%的關
稅。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新一波貿易戰正在升溫。

印刷電路板(PCB)為電子產品之母,中國大陸過
去是台商PCB生產的大本營,但過去幾年因應地緣政
治風險,台商多數已建立「中國加一」的生產基地,
包括台灣和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地。

根據2024年ISTI的數據,美國自台灣進口PCB的金額
顯著成長,達到6.1億美元,占美國總進口額的
28.4%,相較於2023年的21.9%有明顯提升,突顯出台
灣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與穩固地位;這也顯示,中
美貿易戰後,自台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PCB總額成
長。

新一波美中貿易戰啟動,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
邱(日正)芳受訪表示,「台商大致在上一波就已開始
做產能分散,衝擊相對可控」,而川普主要目標是中
國,也為實現美國製造,但是消費性產品較難回到美
國製造,目前先觀察終端產品被課稅的情況,可能客
戶會要求零組件廠商分擔。

PCB台廠高層對中央社記者表示,目前產能分配
上,至少就有中國、台灣、東南亞廠,中國的產能以
內銷、不出口到美國為主,但美系手機客戶就相對仰
賴中國供應鏈,而台灣廠生產就以新產品、新客戶較
為敏感高階的取向為主,東南亞廠產能逐漸開出,主
要是為客戶要求供應鏈韌性,以伺服器、網通、低軌
衛星產品為主。

業者進一步說明,隨著貿易戰加劇,不少客戶會指
定產地,如衛星客戶不接受中國生產,航太產品都比
較嚴格,而消費性電子產品就「沒這麼敏感」,新一
波中美關稅再起後,目前還在觀察影響效應,是否會
衍生客戶要求共同分擔關稅的狀況,也還在觀察。

他表示,不管在哪一個廠區生廠,台灣業者都希望
能維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畢竟PCB產業人力需求不
低、毛利也不是太高,競爭壓力下,要完全將成本轉
嫁給客戶,未必能成功,現在已嗅到因應不同客戶、
指定產地生產的趨勢成形,但會執行到多嚴格,要持
續觀察政策演變,但可預見的是「對成本和營運來
說,也是挑戰」。

邱(日正)芳同樣認為,未來台廠勢必要「多元生產
據點」,產能調度難度會提高,台商要在不同地方都
建立完整產業鏈,並達到規模經濟、具備成本效益的
採購,會是一項營運考驗。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