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揮別共產主義 祭「經濟特區」藥方度過改革陣痛

(中央社記者羅元駿台北2025年2月8日電)1990年,
波蘭政府甫從蘇聯統治解放,為整頓低迷經濟,採納
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休
克療法」理論,以激進手段改革開放,在當時,造成
高通膨與失業率,促使政府提出經濟特區概念,這帖
藥方不僅讓波蘭度過改革陣痛期,也宣告擺脫共產時
期的波蘭,用全新面貌迎接自由經濟。

波蘭為礦產資源豐厚的國家,鹽、煤、銅、天然氣
蘊藏量大,也孕育出歷史悠久的探採文化,波蘭境內
的威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Kopalnia Soli),早在13世
紀開採,這座古老鹽礦過去專門供應給皇家貴族,現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波蘭投資貿易局台北辦事處首席代表吾志遠
(Lukasz Lanski)分享,波蘭礦脈位處國境以南,因
此開採事業在南邊較發達,隨著時代變化與產業轉型
升級,鋼鐵廠、汽車等產業逐漸發跡於南部,自然而
然形成產業群聚效應。

1990年,波蘭推倒蘇聯共產高牆,新政府為解決經
濟困境,出售國營事業、取消補貼、全面開放價格,
意即經濟學的「休克療法」,因過度激進手段,一時
間造成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負面衝擊,不過政府持續
推進改革,並提出經濟特區招商引資,循序漸進打造
穩定經濟秩序。

1994年10月,波蘭通過經濟特區法,隔年便傾全國
之力成立首座經濟特區,座落南邊城市梅萊茲
(Mielec)。換言之,波蘭經濟特區最原始樣貌,來
自於早年仰賴天然資源的重工業聚落。

目前波蘭經濟特區主管機關為投資貿易局,當企業
欲進駐經濟特區,要先向投資局表達意願,再由投資
局轉介至各地經濟特區辦公室窗口,負責企業諮詢服
務。

波蘭共設14個經濟特區,根據官方統計,企業投資
案量最大的3個經濟特區,分別位於北部的卡托維茲
(Katowice)、中部城市的洛茲(?od?)及南部的波
美拉尼亞(Pomeranian),3個經濟特區共核准235件
投資案,投資金額加總為66億茲羅提(約新台幣528
億元),占波蘭外人投資金額37%。

租稅優惠向來是打動企業投資的重要誘因,波蘭祭
出凡是進駐經濟特區的廠商,可享有營所稅減免,不
過減免比例依據企業聘僱員工人數、以及各地經濟特
區適用標準而有所不同。

以列格尼察經濟特區為例,1至10人的小、微型企
業,可享有45%營所稅減免,中型企業減免35%,超
過250人的大型企業,減免比例為25%。

除了減稅優惠之外,在電價部分,波蘭電力業為民
營企業,廠商與電廠簽約是依照業務狀況、規模和能
耗有不同費率差異,因此企業用電價格依據個別合約
而定。

儘管如此,波蘭工業電價仍可大致分類為A、B、C
類,A 類費率適用於能源密集的特殊客製化價格,目
前約百家企業採用、共消費波蘭20%電力。台商在波
蘭採用B費率為主,分為尖離峰價格,換算平均每度
電約為新台幣4.01元,略低台灣平均工業電價每度
4.29元。

波蘭投資貿易局副總裁普德沃夫斯基(Pawe? Pud?
owski)表示,雖然經濟特區擔任招商引資重要引擎,
但政府不會設定每個經濟特區招商目標對象,多個產
業均衡發展,才能讓波蘭經濟穩定成長。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