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中研院提4大建議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8月8日電)中研院
今天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提出4大建
議,希望促進台灣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改善所得分
配,呼籲台灣應該效法美國建立前瞻性指引,央行應
提升獨立性並公布匯率干預資料等。

中研院今天公布第16本政策建議書,並舉行「台灣
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記者會,2018年8月開始
規劃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成員包含中研院院院士王
平、謝長泰、蔡瑞胸、李怡庭、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
院講座教授楊賢、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陳明郎等參
與,後續建議書將送交總統府跟行政院。

政策建議書以學界為基礎探討金融改革、央行匯率
和貨幣政策,研議小組召集人王平指出,台灣過去可
說是失落的20年,在金融發展或是經濟成長,都同步
緩慢遲滯。團隊認為最佳的金融體系和監理機構有3
個主要目標。首先是穩定可預測的通貨膨脹率,以及
由市場決定有競爭力的匯率,以保持貨幣和金融穩
定。

第二是謹慎且有效地投資一國金融資源;第三是發
展一套完善的金融體系作為增加就業和收入的來源,
並為急需產業轉型的台灣提供關鍵金融資源。

王平指出,台灣雖然達成貨幣及金融穩定的目標,
但卻犧牲另外2個目標。這不僅讓金融跟經濟發展停
滯,更影響整個貨幣金融系統的穩定,並使得台灣游
資氾濫,資金利用效率低阻礙金融業的發展。

王平表示,研議小組從活化台灣資本市場,提升央
行貨幣與匯率政策制定,改善金管會前瞻性的金融監
理等三大面向,提出4大政策建議。

第一,台灣應效法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升央行的
獨立性、透明度與可究責性,建立一個完整的動態分
析架構,並提供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應
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在維持貨幣穩定的同
時,可慎重評估是否將部份外匯儲備資金投入主權財
富基金,在具透明度和可究責性下,可帶動產業發展
現代化。

王平指出,美國前瞻性指引主要看利率價格與勞動
市場,主要工具為聯邦基金利率、就業率等。指引的
好處是讓民眾、企業比較知道相關指標變化時,美國
可能調整多少利率,壞處是比較缺少彈性。建議台灣
應該建立一完整模型,提出前瞻性指引。

第二,央行應該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設立全
職而專業的理事,並且根據金融業的大趨勢,對數位
貨幣有效地進行全面優劣評估。

中研院院士、現任央行理事的李怡庭認為,央行應
提高獨立性,央行盈餘繳庫占政府總歲入收入過去20
年幾乎都在10%以上,但其他國家多在2%以下。此
外,央行應該公布外匯干預數,並呼籲央行應該要有
明確、嚴謹的貨幣政策架構。

李怡庭解釋,美國聯準會目標就是聯邦基金利率,
直接操作上可以影響市場隔夜拆款利率,但台灣央行
是決定重貼現率,透過發行定存單來影響隔夜拆款利
率,但常常未必足額反映,「1碼未必歸1碼」,將不
利咎責與達到政策目標。

第三,為了優化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應重新
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審慎監理主管機關及設立金
融穩定委員會;第四,從大數據的觀點,儘快修訂個
資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攜資料權,建構更完備的數據
中心,以整合及配對跨產業、跨部門、及跨國的生產
商、代理商和消費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