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血結束冷戰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病逝

(中央社莫斯科2022年08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
斯新聞社引述醫院官員的話報導,在未流血情況下結
束冷戰,但未能阻止蘇聯瓦解的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今晚在久病之後病逝,享耆
壽91歲。戈巴契夫將葬在莫斯科墓園,與1999年去世
的妻子賴莎(Raisa)比鄰。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訴
國際傳真社(Interfax),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
對戈巴契夫的死表達深切哀悼。

蘇聯於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體,戈巴契夫辭去蘇
聯總統,他率先帶動改革風潮,改變了世界秩序,但
卻也喪失其控制權。

這位克里姆林宮領袖終於被他一手主導的改革風潮
吞沒,不過,他將名留青史,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政
治領袖之一。

戈巴契夫在執政不到七年時間內,即領導這個世界
最大的國家從共產主義步入民主政治,結束四十多年
來的東–西方冷戰。

不過,他卻未能駕馭橫掃舊政治體制,摧毀這個超
級大國的那股力量。烏克蘭共和國1991年十二月一日
的公民投票表決支持脫離蘇聯獨立,粉碎了他維持一
個自由共和國聯邦的夢想。

失去聯邦之後,戈巴契夫的聲望也煙消雲散,隨著
十一個共和國合組獨立國家國協,戈巴契夫發覺,他
不但喪失權力,也沒有工作。

由於經常遭到他一手提拔,後來卻變成對手的俄羅
斯第一任總統葉爾勤的奚落,戈巴契夫終於在電視上
宣布辭職。

這位身材矮壯,前額有明顯胎記的政治人物,改變
了全球數以億計人的生活,武器競賽得以停止,超級
強國在開發中國家所進行的無數「代理戰爭」,也因
而告一段落。

戈巴契夫最明顯的標幟是他所揭櫫的「重建」政
策。在他所提拔的自由派與改革派人士敦促下,他於
一九八五年三月上台後,即大力推動此一政策。

接下來六年九個月,蘇聯經歷了自從一九二0年代
共黨掌權以來最大的變化,除了二次大戰之外,蘇聯
在其他任何時期的變化都無出其右。

重建政策在這個一般人民只知道沙皇專制制度與共
黨集權制度的國家,引進自由選舉的政府以及其他民
主措施,終於使這個國家步上分崩離析之路。

重建政策同時也意味結束數十年來的共黨計劃經
濟,在該經濟體制下,莫斯科擬訂計劃,嚴密控制所
有經濟活動。

然而,由於邁向自由市場經濟的努力時斷時續,導
致蘇聯陷入經濟衰退,物品短缺以及通貨膨脹接踵而
至。

儘管戈巴契夫魄力十足,但是耐力不夠,無法堅持
到底,等待他所播下的經濟改革種子開花結果。

就某個程度而言,戈巴契夫被他所受的馬克斯–列
寧主義思想教育所害,這種教育教他以唯物論的眼光
去觀察這個世界。

戈巴契夫從未完全掌握民族主義的力量與熱情,他
在克里姆林宮當政期間,民族主義的力量促使蘇聯開
始分裂。

經濟崩潰破壞了戈巴契夫早期的聲望,民主化剝奪
了他的指揮權,蘇聯各共和國獨立自主的強烈意願,
更使得他完全無立足之地。

自從一九八0年代末期以來,蘇聯的權力開始從戈
巴契夫手中溜走,轉移至葉爾勤與其他共和國領袖手
中。八月流產政變更加速了此一過程。

發動政變的八人都是戈巴契夫親自指派的高幹,其
中包括其副總統與總理。

從那時起,制止政變的英雄葉爾勤即明顯的掌握了
蘇聯的最高權力。戈巴契夫只是在其對手的恩賜下,
勉強保住其地位而已。

葉爾勤的俄羅斯政府一個接一個接掌蘇聯中央政府
各機構,其他共和國政府則擷取俄羅斯挑剩的其他大
部份機關。

戈巴契夫除了名義上還指揮不容忽視的武裝部隊之
外,已經一無所有。

然而,戈巴契夫在海外仍然是個英雄。德國人感謝
他促成兩德統一,東歐人感謝他促成他們原先共黨政
權的瓦解,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感謝他降低了核子毀滅
的威脅。(編輯:陳政一)1110831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