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還是投機?當兒童塗鴉遇上NFT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賴言曦台北2022年09月9日
電)年僅13歲的海斯(Nyla Hayes)在以太坊區塊鏈
上創建一系列長脖子女性的「非同質化代幣」(Non-
Fungible Token,NFT)作品,靈感來自她酷愛的雷
龍,畫作總值已逾340萬美元,她更被好萊塢知名經
紀公司簽下,前途不可限量。

一名美國14歲女孩艾比蓋兒(Abigail,匿名
PeachSunday),她把對海洋生物的熱情化作Belugies
鯨魚系列作品,僅僅數分鐘,就在美國NFT平台以超
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62.6萬元)的價格賣出,她
計劃將部分利潤捐贈給白鯨保護組織和兒童醫院項
目。

另一名12歲英國男孩阿邁德(Benyamin Ahmed)則
利用學校假期空檔時間,用電腦程序創造出3350種不
同的鯨魚Weird Whales NFT,在他的Twitter上曝光走紅
後,大賺約4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5萬元)。

NFT翻轉命運 包益民創平台助小藝術家圓夢

加密貨幣浪潮興起,拜NFT之賜,藝術市場加速大
眾化,Z世代兒童的創意更容易受到全球矚目,加上
社群自我行銷,這些兒童的「塗鴉」得到前所未有的
共鳴,買家爭相收藏,催生出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
的收益,許多人的命運就此翻轉。

「為什麼亞洲沒有這樣的機會?」投入創意產業近
30年的包益民,今年5月宣布在台創立「元夢家kidznft
藝術平台」,強調是全亞洲第一個專為0至16歲孩童
開創的NFT藝術平台,可讓孩童藝術創作自由在平台
展現、甚至買賣。

「元夢家」現階段正公開招募VIP會員,計劃將於
2023年上架販售兒童畫作NFT,期望開啟台灣孩童
NFT市場的新藍海。

包益民看好,台灣每年有18萬名新生兒誕生,等於
0到16歲的未來人口約有300萬人,只要有1%的比例、
也就是3萬人開始玩NFT,單件畫作以新台幣5000元起
算,就能帶來約1.5億元的營業收入。

然而,當純真兒童的畫作遇上偏向「投機」的NFT
時,許多現實的問題就一一浮上檯面。購買NFT數位
藝術品可以主張什麼權利?又該如何預防買到NFT假
貨。

NFT買不到所有權? 平台方打假不如自救

過去有些人認為,買家購入NFT藝術品之後,便擁
有了這項作品;包益民說,精確來說擁有的是「再次
銷售權」,也就是可以再轉賣藝術品的權利,而非擁
有畫作的著作權或商業作品權。換言之,買家不能將
藝術品大量印製成T恤或明信片等商品對外銷售,在
實體和NFT的世界中,這點邏輯是共通的。

「購買NFT藝術品,買到的不見得是所有權」,恆
業法律事務所加密貨幣組負責人、比特幣及虛擬通貨
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說明,藝術創作品、數位頭
像、畫作的著作權本就屬於作者;「雖然NFT的確能
表彰唯一連結到該數位藝術品的證明」,但如果作者
將同一幅數位藝術品重複發行NFT時,這個信任機制
就失效。換言之,NFT只是數位藝術、數位資產「所
有權的紀錄」,而不是「藝術作品本身的所有權」。

「更貼近一點的說法是,NFT買的是數位資產的冠
名權」,林紘宇說明,也就是可對外界證明該NFT所
表彰的數位資產,是由NFT擁有者來冠名;而冠名權
在台灣法律可根據民法侵權行為主張權利,但其主張
的是債權,保障強度相對低於所有權,受侵權的一方
必須費心舉證,才能主張返還權力。

另一方面,該如何預防買到假冒的NFT?NFT雖為
非同質化代幣,標榜獨特與唯一性,但不肖人士只要
拷貝當紅的NFT,稍加更動發行,又是不可替代的新
專案,恐誘使買家上當,因此「打假」成為許多平台
方頭痛的問題。

包益民表示,以元夢家平台為例,雖然同一畫作只
會發行一次NFT,但確實無法阻止同一幅畫在其他平
台再次出售;不過,現在已有驗證真偽的解方,例如
從源頭查畫家授權對象等。

至於是否需要特殊法規來打假?包益民說,「不認
為這是需要被擔心的事」。舉例來說,多年來一直傳
出知名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真品早已被盜,但大
家去羅浮宮欣賞這幅畫時,根本不在意這件事。「藝
術贗品流竄的問題存在這個社會已幾百年了,不該期
望NFT來解決」,反而有賴每個人買NFT前都做足功
課,「搞清楚賣家是誰,以及平台值不值得信賴?」

蒐集郵票、彈珠 買NFT藝術品回歸初心

中國官方對NFT的使用和轉讓限制非常大,儘管二
手市場被嚴重壓抑,不少玩家對NFT「轉手獲利」仍
抱持高度期待;一旦作品沒有增值,買家就去監管單
位投訴平台欺騙,「好像投資失利,到處找麻煩的股
民一樣」,包益民無奈說道。

在2020年就投入NFT產業的包益民,一共創建了4個
NFT平台,多數在中國市場發展,他因此觀察到許多
「NFT亂象」。然而,他認為,購買NFT藝術品應該
要立基於「你喜歡它」這個單純的想法,僅此而已。

此外,包益民也不能認同多數NFT所提供的「賦
能」,畢竟在現實世界購買精品時,不會一昧要求買
這些東西能不能有附加價值,且反客為主,「賦能是
人想出來的規則,思考主體應是想不想購買這件物
品」。

包益民認為,買家應該都要自問「為什麼要買NFT
藝術品」,如同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收集郵票、彈珠、
芭比娃娃等,NFT就是這個時代的收藏和愛好,「不
該用過度商業化的眼光去看待NFT藝術品買賣,否則
就是亂象的開端。」

儘管NFT籠罩雜音,但包益民認為,區塊鏈的誕生
其實源自「企圖消弭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而現今
出現的詐騙與駭客亂象,都不是區塊鏈本身的問題,
不該單看NFT的陰暗處而忘記光芒;在這個社群為王
的時代,NFT反而是提供各階層民眾打破框架、自我
推銷的可貴平台。

包益民回想,他曾看過一名38歲印度女性藝術家的
NFT創作,那是一幅充滿童話意象、宛如螢火蟲罐的
3D動畫,推出後受到許多青睞。在印度,女性藝術家
「要出頭很困難」,但NFT讓這名藝術家打破框架,
吸引欽佩她經歷、喜愛她畫作的買家來收購,也印證
了NFT的特性,「不需要透過任何人,跟世界直接溝
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