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雜誌近10年發行量近腰斬 媒體盼正視與平台議價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9月16日電)平面新
聞產業調查的期中成果出爐,調查顯示,報業、雜誌
近10年發行量近腰斬,數位廣告不僅難補上營收缺
口,分潤方式也不夠透明,媒體公會盼政府跟隨國
際,支持新聞議價或著作授權等方式。

台大新聞所今天舉行「新聞產業與平台責任」論
壇,會中發表媒體產業公會委託學界進行的期中平面
新聞產業調查結果,產業調查透過問卷與深度訪談方
式進行,主要揭露台灣出版業近年營運狀況,以及媒
體受到數位平台的影響。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昌德指出,這份調查受訪的
媒體都認為「幾乎可以說是脫光光給大家看」,產業
確實受到很大衝擊,比較2012年到2021年的狀況,報
業、雜誌發行量10年來幾乎接近腰斬,看2021年媒體
網站導流狀況,Google占比達到5成、臉書約2成,其
他管道像是Line跟Yahoo占比在3%到5%間。

劉昌德指出,報紙傳統廣告量10年下跌接近8成,
數位廣告有增加,但是補不回傳統廣告衰退,雜誌部
分也是相似趨勢,紙本廣告雖然不斷衰退,但數位廣
告成長相對快,去年已超過傳統廣告量,雜誌同時透
過課程、講座等方式減緩平台帶來的衝擊。

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張春炎則提到深度
訪談的觀察,受訪媒體提到大型數位平台的遊戲規則
直接影響媒體新聞內容跟閱聽人接觸機會,在內容觸
及率影響部分,Google跟Yahoo等搜尋引擎透過文章
排序決定媒體內容被看到的機會,臉書跟Line則可能
投其所好,雖然為媒體帶來流量,但隨著付費推播機
制的建立,也增加媒體的數位經營成本。

在數位廣告營收部分,張春炎指出,受訪廣告業者
推估台灣的數位廣告市場,Google跟臉書市占約各3
成、總計達6成,各家媒體都提到Google建立的網路
廣告分潤機制,相較傳統廣告,其廣告價格跟效用都
不透明,且不清楚分潤計算基礎為何。

在產製影響部分,張春炎指出,受訪媒體中僅半數
提到獲得Line或Yahoo等平台對使用文章給予授權
金,且在營收占比甚低,媒體擔心為了迎合平台規
則、在流量考量下,聳動標題、題材選擇上也可能違
背傳統新聞專業價值。

台北市雜誌公會理事長、天下雜誌董事長吳迎春表
示,產業調查非做不可,之後還要定期進行才行,國
際經驗說明如果開始跟平台談,產業也需要長期的數
據分析。新聞專業對民主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呼籲台
灣需要有新聞產業發展的政策,不只是跟數位平台議
價而已,而是要有更引領、更前瞻的作法。

台大新聞所教授洪貞玲分析,目前媒體跟平台議價
主要有4種路徑,包括市場力與議價模式、著作權鄰
接模式、特種基金模式、營業課稅模式。相關議題上
希望看到數位發展部有更積極態度,希望數位部部長
唐鳳可以理解這個議題對於台灣民主的重要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