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防疫支出增收入減 財赤達歷史性高點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022年9月19日電)已爆發近3
年的疫情損及香港經濟發展,港府財政赤字連續兩個
年度來到歷史性高點,財政儲備因此降至港幣(下
同)8000億元水平(新台幣3兆1960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在官方網頁撰文指出,受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香港無
論是中小企或一般僱員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經濟壓
力,而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一樣。

他說,因經濟低迷,預期政府的收入將不如預期,
開支卻有所上升。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本年度的財政狀況將較預期
差,估計2022至23年的財政年度將會出現超過1000億
元赤字,遠高於今年初估計的563億元。

他說,這將是香港歷來第2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
前年歷史紀錄的赤字2325億元,這也意味著政府的財
政儲備可能降至約8000億元。

COVID-19爆發近3年來,港府一直採取嚴格的防控
疫情措施,重創旅遊、航空、零售及消費業,不少中
小企倒閉,大批僱員失業,失業率經常維持逾4%或
5%。

為紓解民困,港府成立抗疫基金並多次注資,重點
資助中小企業及商店等發薪資給員工,以免資方經營
不善而裁員。

此外,港府先後兩次發現金及消費券給市民,以帶
動本地消費,首次向每名成年人發1萬元,第2次是
5000元。

期間港府另採取種種紓困措施,包括減免2021至22
年度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元,估計
201萬名納稅人受惠,但政府收入減少131億元。

同期又減免房產稅,初期每戶每季以1500元為上
限,估計299萬個房產受惠,政府收入減少117億元;
港府也補貼市民的電費和交通費等,以及增發金額給
受政府資助的貧困戶。

政府又宣布企業減稅,減收商廈稅、商業登記費、
水費和排污費等,以減輕企業經營壓力。

上述種種支出,大幅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以致財
政儲備下降。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