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掛牌估值壓縮 證交所盼台灣創新板成亞太首選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022年9月26日電)台灣證
券交易所今天表示,鑒於台灣新創公司在國內能見度
更勝於國外,希望發揮及掌握主場優勢,打造「台灣
創新板」成為亞太地區創新科技產業上市首選。

證交所發布新聞稿指出,國際股市今年表現欠佳,
赴海外掛牌的新創公司估值與股價明顯遭到壓縮。積
極推動具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例如物聯網、人
工智慧(AI)、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或創新經營模式
的公司申請「台灣創新板」掛牌,達成政府「精進新
創發展環境」目標。

證交所強調,台股資金動能充沛且具多元籌資管
道,外資參與度也高,屬於高流動性市場;在全球競
爭浪潮下,新創公司若能即早進入資本市場及善用資
源,將有助企業穩健發展。

證交所指出,近4年全體上市公司籌資金額在新台
幣4553億元至8433億元間,其中首次公開發行
(IPO)籌資金額僅約3%,餘為現金增資股票及債券
籌資等,顯示台股資金動能充沛且具多元籌資管道,
有利新創公司提升知名度及能見度、吸引招募優秀人
才、增進企業價值及競爭優勢。

新聞稿中提及,台灣已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架構。
以集中市場來看,證交所統計,截至2021年底掛牌上
市家數959家,總市值達56.3兆元,全球排名第16名;
日均成交金額接近4千億元,全球排名第8;外資持股
市值占比由2018年40%增至2021年43.5%。

證交所說明,為完善新創籌資環境,打造「台灣創
新板」為台股上市新亮點,8月掛牌的錼創科技-KY為
「台灣創新板」打響第一炮後,近來除持續拜訪新創
公司外,已鬆綁市值與營收上市標準、縮短轉板時
間,及調整承銷商協助法遵作業委任期間等規定,為
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鋪設更友善的最後一哩路。

台灣創新板自去年第3季開板以來,證交所持續拜
訪新創公司,透過行政機關、創投機構、上市集團企
業及新創育成園區等多元管道擴大交流,並積極參與
新創生態圈活動及傾聽各界聲音,持續精進調適法
規,排除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的障礙。

鬆綁台灣創新板申請門檻方面,證交所為貼近台灣
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特性,分別調降市值及營收標準
至10億元及1億元,無營收或新藥研發的生技類市值
則調降至20億元,落實扶植新創加速籌資發展,讓創
新板成為孕育未來潛力獨角獸的搖籃。

其次,創新板上市滿1年後即可申請轉列一般板,
增進新創公司上市計畫的營運彈性。此外,增訂承銷
股數下限規定(提撥承銷股數得不低於300萬股),
提升市場配售效率。並參考國外證券市場規定,調整
承銷商協助法令遵循作業委任期間(取消永久保薦責
任,調整為上市掛牌日起至其後3年度止),以增加
法規合宜性並提升創新板申請及輔導意願。

證交所力拚台灣創新板為亞太地區創新事業的上市
新品牌,透過資本市場力量,希望將創新產業的豐沛
人才技術價值留在台灣,讓國內投資人參與共享新經
濟產業的成長果實,與台灣資本市場共榮共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