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太空產業 學者提台積電模式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2022年10月15日電)台灣積
極發展太空產業,台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所長周錫增
認為,建議政府比照當年成立台積電成功的經驗,先
承擔新創在發展階段時面臨的高風險、高資金需求,
也帶頭協調產學研資源與技術,成功機率才會高。

國科會計畫打造2+4顆「B5G」低軌通訊衛星,其
中前2顆由國家打造,後4顆規劃比照當年政府技轉、
扶植成立台積電的模式,要帶民間產業練兵,建立起
民間的衛星系統整合企業。

周錫增表示,台灣在太空產業鏈的起步雖較晚,但
政府要自主打造、發射、自有衛星的策略、方向是正
確的,因衛星牽涉的不只產業,更牽涉國安。

對於目前台灣廠商在低軌衛星產業鏈的現況,周錫
增分析,過去全球衛星產業發展的各階段中,台灣占
重要地位,許多國際廠商都找台廠代工,以取得高品
質、低價格的產品。

他分析,在切入低軌衛星產業鏈部分,台灣現有老
牌資通訊大企業,因過去專精低頻段的ICT設備與技
術,在衛星產業的高頻段、超高頻段領域,要切入會
比較吃力,出現人才缺口。

周錫增說,政府組織國家隊布局,但因衛星產業發
展模式尚未明確,建議先守好代工、製造基礎後,再
朝風險較大的系統開發邁進,一如半導體業的台積電
專精代工,即為好範例。

周錫增解釋,在太空產業負責帶頭衝的,多為新創
企業,他了解政府有想比照台積電模式,扶植出民間
的衛星系統整合公司,但要走到這一步,可能是4、5
年以後的事了。

周錫增認為,台灣發展太空產業或衛星供應鏈的瓶
頸,在於目前是新創企業走比較快,但太空產業風險
與資金需求龐大,即使新創能拿到大單,也不一定能
順利交付成果。

周錫增建議,政府可比照當年成立台積電成功的經
驗,出面協調、整合產學研界的技術與資源,並承擔
企業面臨的資金需求與風險,待其茁壯後,就可成為
台灣太空產業的領頭羊,帶起整個供應鏈生態與產學
研能量。

所謂台積電模式,是因為當年沒人想投資台積電,
最後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發基金前身)走行政院專
案核可路徑,以扶植產業、國家政策方向為考量,投
入新台幣22億元認股,持股逾40%,成為原始大股
東。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