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調查最夯淨零永續行為 節能家電奪冠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2年11月1日電)淨零永
續是全球共同趨勢,台灣也朝此目標邁進。工研院特
別調查「淨零永續行為落實意願」,發現台灣受訪民
眾「已經這樣做」的淨零永續行為中,節能家電以
43.1%拿下冠軍,「新衣減半」則以42.1%緊追在後。

工研院今天舉辦眺望2023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暨
「樂淨零:綠色生活、你我同行」專刊發表會,並由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進行專刊發表。

考量一般民眾不容易改變生活型態,政府制定相關
淨零減排政策時,必須考量民眾的接受程度,工研院
產科國際所因此於今年4月,針對全國超過1600位18
至64歲的國民調查「淨零永續行為落實意願」,了解
民眾對於不同綠色生活行為改變的重視程度,做為政
府未來制定政策以及業者開發產品時的依據。

蘇孟宗指出,2022年台灣受訪民眾「已經這樣做」
的淨零永續行為,第一名是「節能家電」43.1%,民
眾採購家電時,僅購買具有節能標章或能源效率標示
1級的產品;第二名是「新衣減半」42.1%,每年購買
新衣服件數減半;第三名則是「食物零棄」39.4%,
吃您買的東西,沒有丟棄。

蘇孟宗特別提到,雖然民眾目前沒有做,但「食當
地當令」、「零塑消費」、「低碳旅行」、「電動
車」、「3C用7年」以及「節能駕駛」等6項行為,是
民眾未來願意落實,且比率超過50%;若能運用「輕
推理論」,未來朝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的方式,可
更有效協助民落實上述行為。

蘇孟宗也說,改變日常生活行為對於淨零永續發揮
的效益比想像中大,還能夠省錢;舉例來說,國際能
源總署(IEA)建議執行「9項行為改變」措施,包含
關掉暖氣、調整鍋爐溫度、在家工作、降低高速公路
車速、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坐火車取代飛機等,可為
典型的歐盟家庭平均每年節省450歐元的能源費用。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則說,2050年邁向淨零排放是大
家共同的願景,而「行為改變」將是重要關鍵;他也
以愛因斯坦名言「如果你一直用同樣方法做同樣事
情,卻希望得到不同解答,你一定是瘋了」,強調行
為改變的重要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