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成新常態 Meta日本辦公室變身藝術社交空間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東京2022年11月4日電)以往上
下班尖峰時段,電車內人潮擠成沙丁魚是東京日常畫
面;但歷經3年的COVID-19疫情,過去的理所當然已
經悄然改變。

在知名跨國企業工作的日本上班族對中央社記者
說,由於辦公室所在地點往往是寸土寸金的商業區,
多數日本員工住在郊區,只要企業允許,越來越多人
願意在家上班,節省動輒2到3小時的通勤時間和開
銷,換來更彈性、更自由的工作型態,也保有更多餘
裕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

現在,包含推特、Meta等科技大廠紛紛導入遠距辦
公模式,員工越來越適應異地工作,不少企業辦公室
除了原有的休閒及娛樂設施,也增添更多人文及藝術
氣息,悄悄改造成更具有社交意義的空間。

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在2020年
內部談話表示,未來5到10年將有50%員工永久進入遠
距辦公模式,有助吸引原本不願到大城市上班的人
才,讓Meta員工組成更多元。

微軟今年9月發布的工作趨勢指數報告指出,73%員
工不想單純為了滿足企業期望而進入辦公室工作,然
而84%員工會為了與同事交流返回辦公室,85%員工
會為了增進團隊連結重返辦公室工作。

Meta去年啟用的全新日本辦公室就是案例之一。中
央社記者實際走訪位於東京第一高樓「虎之門之丘」
34到36樓的Meta辦公室,員工餐廳採大面落地窗,可
以居高臨下遠眺市區風光和知名地標晴空塔,餐廳名
稱Bento取自日文便當的諧音,燈光設計為小魚醬油
瓶造型,充滿濃濃日式風格。

會議室名稱也別具巧思,有些採用狀聲詞,例如
KOTO KOTO是指碰撞聲、KOKE KOKKO是雞鳴聲;
有些會議室則採用當地美食名稱,例如RAMEN就是
拉麵。

Meta在新加波、台北等地都設有辦公室,但考量員
工組成相當多元,室內空間和餐飲也採取更多樣化設
計,與日本辦公室風格不同。

為了拉近與當地社群的距離、提升創造力,Meta在
全球推動Open Arts計畫,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在辦公
室內打造藝術裝置和牆上海報,日本辦公室也不例
外。走進36樓接待處後的大門,映入眼簾是由1萬
8000個透明管組成的巨型雲朵裝置,靈感來自折疊屏
風上繪製的傳統版畫和雲彩,不時播放代表四季的聲
音,透過投影為員工和訪客提供互動體驗。

另一項藝術裝置仿造電車車廂,也是日本極具代表
性的文化之一,窗戶採用電子螢幕,融入重複出現的
日出日落等元素。此外,連接34到36樓的內部樓梯也
可看見牆上的巨幅海報,來自日本藝術家足立喜一朗
(Kiichiro Adachi)。

儘管不少日本企業辦公室如Meta一樣設計精緻,然
而對當地民眾來說,每天趕著通勤上班似乎不再是習
以為常的生活模式,辦公室更像是社交場合。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