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耐震規範上路 納鄰近斷層建物改進等4大重點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2022年11月15日電)睽違11
年,10月正式上路的新版建物耐震規範,針對鄰近斷
層建物、軟腳蝦建物、土壤液化、隔減震元件設計4
大重點改進。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今天表示,盼藉
此讓建物達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的
耐震要求。

國家實驗研究院發布新聞稿指出,為確保工程品
質,國內工程都須遵循「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
說」施工,國震中心自2005年起協助內政部檢討修訂
建物耐震規範。

國研院說明,該規範歷經2006年、2011年兩次修
訂,在間隔11年後,國震中心協助內政部修訂新版耐
震規範,並於今年10月上路,融入最新科技研究成
果,盼讓新建物符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
壞」的耐震要求。

此次修正有4項重點,第一,提升鄰近活動斷層耐
震安全。國震中心說明,新版規範調整鄰近活動斷層
區域的耐震設計要求,以確保建築物耐得住「近斷層
效應」。以旗山斷層為例,依新版規範設計的鄰近斷
層新建物,耐震能力可提升約2至3成。

第二,改善軟腳蝦建物耐震能力。國震中心指出,
歷年多起地震中的建物倒塌案例,多為底層倒塌、上
半部相對完整,此類俗稱「軟腳蝦」的底層軟弱建
物,主因是低樓層為開放空間供公眾使用,使結構及
非結構牆量較少,加上傳統騎樓式設計,讓底層抗震
能力更弱。

對於「軟腳蝦」建物,國震中心建議儘速評估與補
強結構,新版耐震規範就此訂定「排除弱層破壞」補
強規定,經評估須強制改善者,在完整補強或拆除重
建前,可採取階段性補強,以提供短期保護措施。

第三,精進土壤液化圖資與抗液化設計。國震中心
說明,國震中心蒐集逾600筆國內外土壤液化案例,
分析計算出台灣不同區域土壤的抗液化強度,發展出
本土化的土壤液化評估方法,並收錄於新版耐震規範
中。

如此,能讓各單位製作液化潛勢圖時有同樣標準,
可精進全台液化潛勢圖資正確性、代表性,設計工程
師可據此更準確識別施工區域的液化潛勢及影響範
圍,提出正確可靠的抗液化設計,確保建物安全。

第四,確保隔減震元件設計品質與效能。國震中心
說,在新版耐震規範中,針對隔減震元件的性能測試
與品管程序,訂出嚴格細緻的規定與要求,以確保隔
減震元件的品質與效能,以期發揮出應有效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