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 專家:兩因素牽動半導體在地化發展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22年12月7日電)睽違20
餘年,台積電(2330)再度啟動美國投資建廠計畫,
這是美國半導體在地製造的重要指標,備受國際矚
目。產業專家表示,短期這種「逆全球化」趨勢成
形,中長期發展須觀察政府政策及市場接受度。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移機典
禮,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2024年量產4奈米。這
是繼WaferTech之後,台積電20多年來首度啟動美國
投資建廠,將是當地最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對美國
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極具戰略意義,美國總統拜
登慎重其事,親自出席見證里程碑。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過去
十幾年來,全球半導體產能往亞洲移動,在歷經美中
貿易戰及疫情後,歐、美國家意識到半導體在地生產
比重下滑,危機意識提高,並積極推動產能回移。

劉佩真說,在美國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是「逆全
球化」趨勢,跟過去商業及產業運作模式不太一樣,
預期短期半導體在地製造是不可逆的態勢,一方面符
合客戶對供應鏈要求生產基地分散風險考量,另方面
順應美國政府的「美國製造」訴求。

至於中長期發展能否成功,劉佩真認為具有變數。
她指出,未來終端產品是否因成本提高而漲價,能否
為消費大眾所接受,都有待考驗。

此外,當前各國多以政策補助推動半導體在地製
造,劉佩真表示,未來當補助到一定程度後,可能面
臨產業間不平衡的狀況,以及產業內大、中、小型業
者資源分配問題。

劉佩真指出,台廠到海外生產會分散掉一些資源,
不管是人,或是要多花心力管理海外廠;不過在台灣
的根基沒有被連根拔起、往外出走,預期未來台灣半
導體產業仍將相對擁有優勢。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分析師喬安說,晶圓廠的運作仰
賴大量人才、環境及上、中、下游廠商的協力;台積
電在各地政府邀請下,已展開全球布局,其中的美國
廠以先進製程為主軸,但台積電仍維持海外擴產的製
程至少落後台灣一個世代的原則,且台灣在人才、環
境、產業聚落等條件依然具有優勢,發展主軸還是以
台灣為重心。

喬安表示,從目前規劃來看,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
廠初步產能規模有限,將以當地國防等特定需求為
主,短期對全球供需影響有限;長期若擴產規模逐步
擴大,加上其他晶圓代工廠於全球各地積極擴產,半
導體供需傾向「逆全球化」的趨勢將逐漸萌芽。

美國新廠營運成本較高,喬安認為,美國政府補助
政策將有助緩解毛利的壓力。長期發展下,「逆全球
化」的趨勢將使得各地營運成本升高,恐為各晶圓廠
帶來龐大的定價壓力。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表示,當地需求是半導體在地製
造發展的關鍵要素,擔心斷鏈是重要考量之一;但要
產能大量轉移的難度高,預期可能的發展是小規模的
產能,服務當地對於成本容忍度比較高的特殊需求。

分析師指出,由於台廠仍以台灣為生產和先進研發
的重鎮,且台灣生產效率及成本仍具優勢;此外,台
廠還可藉由全球布局吸收國際人才,對於台灣半導體
產業發展應是利多於弊。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