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拚淨零加速氫能發電 2030年綠能占比升至30%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曾智怡、張雄風台北2022年12
月28日電)政府力拚淨零轉型揭露2030年中期目標,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2030年綠能占比設定為
30%,燃氣、燃煤各為50%、20%。此外,氫能也被寄
予厚望,2030年氫能發電設置量將接近900MW,2050
年占能源配比更達9至12%。

國發會今年3月底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
策略總說明」,展現政府朝2050年淨零邁進的決心,
各部會則透過「12項關鍵戰略」制訂行動計畫,包括
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電
力、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
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
正轉型等。

國發會與環保署今天共同舉辦「淨零轉型之階段目
標及關鍵戰略」,進一步揭露12項關鍵戰略內容,報
告時也指出,氫能發電未來扮演的角色會愈來愈重
要,2025年累計設置量為91MW,2030年升至
891MW,到了2050年將達7300MW。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在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
動計劃論壇中說明,氫能發電屬於新技術、各國正積
極發展,例如台電已與西門子合作機組混燒,混燒比
例將從5%提升到20%,預期2050年應會出現專燒氫能
機組。

攤開氫能發展策略,第一,氫氣來源包含進口與自
產,自產部分將結合CCUS試驗計劃發展藍氫,並以
示範場域建立本土化產氫關鍵技術;第二,氫能將用
於發電、工業與運輸部門;第三,基礎建設,包含與
氫能先導國家交流儲運模式,評估國內建置輸儲設施
可行性,另將在明年建立首座移動式加氫站。

至於前瞻能源,則鎖定地熱發電、生質能、海洋能
等技術。李君禮指出,全世界海洋能發展多為示範計
畫,預期2030年才會出現大量海洋能實績,政府會持
續推動配套措施,鼓勵業者投入,並引進研發關鍵技
術。

隨未來大量再生能源加入,需加大儲能建置,以維
持電力系統穩定。電力系統與儲能戰略包含5大措
施,第一,再生能源精準預測,目標是日前預測誤差
為10%,一小時前誤差則為5%;第二,儲能系統應
用,2030年目標提高到5.5GW儲能量;第三,需量反
應方案參與量,2030年目標提高到3GW量。

第四,AMI智慧電表基礎建設,今年底已近200萬
戶完成裝設,2030年希望擴大至600萬戶;第五,饋
線自動化,2030年希望90%線路事故能在5分鐘內復
電。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策略部分,由國科會負責CCUS
前瞻技術開發及地質研究,經濟部協助產業鏈結與精
進既有產業技術;場域示範則是由經濟部協同國民營
事業,擴大碳利用示範規模及推動碳封存場域實驗。

國科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副處長陳小玲點
出,CCUS將延伸技術、學術、經濟、治理面效益;
以經濟效益為例,預期帶動相關廠商新台幣20億以上
研發資源投入。

2025年能源占比為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
20%,曾文生今天表示,再生能源20%目標將延遲一
年達成,另外,經濟部也推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
比將提高至30%,此時若燃氣超過50%,燃煤就會低
於20%。

國發會指出,推動「十二項關鍵戰略」可減少7200
至7600萬噸、相當於2020年29%的碳排量以外,更可
創造龐大的商機;預計自2023年至2030年可帶動民間
投資4兆元以上,並創造5.9兆的產值,以及55.1萬個
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

此外,也有助於國內包含太陽光電、風電、電動
車、儲能設備等4大供應鏈的形成;節能部分則將推
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家戶與商業設備汰換與導入能
源管理系統,預計可擴大5500億元相關產值。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會中感性地說,淨零轉型是台灣
有史以來期程最長、規模最大的國家發展計畫,很多
人都會質疑政府為何有信心2050年可以達到淨零,
「只要大家共同關心、提出更好方法,就有機會成
功,我的信心來自於大家的關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