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長蘇建榮: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有餘錢就該還債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01月9日電)2022年度
總稅收預估可超過預算數達新台幣4500億元,引起
「還稅於民」討論不斷,前財政部長、台北大學財政
學系教授蘇建榮今天直言,「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還債。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天舉辦「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
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蘇建榮因借調期滿歸建
台北大學,2022年12月25日辭任財政部長,他今天以
「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身分出席發表演講。

蘇建榮會中指出,不可否認,稅收推估技術有可以
改進的地方,不過如國際上知名經濟學者所言,很多
事情突然就發生,包含通膨在內,以致近年經濟和政
治預測表現都不是特別好,即使是現在在座的中經院
長葉俊顯,也是隨時上修、下修經濟成長率。

蘇建榮表示,「還稅於民」是假議題,要看「民」
的定義是什麼;民是這一代人、也是下一代人,「我
們這一代已經舉債,和下一代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
餘收入,你還要借更多錢來花嗎?」

他進一步指出,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償還債務,
不能因為有多餘收入就多花,更何況,現在總預算加
上特別預算仍是財政赤字,若要「還稅於民」,就是
要舉債。

蘇建榮認為,除非借來的錢是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
公共建設或公共服務,讓下一代能因此受益,才是比
較公平地對待下一代。

針對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引起「還稅於民」的
討論,蘇建榮強調,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經濟成長帶
來稅源擴增的結果,絕不接受有心人認為是違法徵收
的指控,這是對所有稅務從業人員的嚴重污衊。

蘇建榮表示,維持財政韌性,是有多餘稅收時、在
有預算赤字的情況下去減少債務,以擴大未來因應重
大衝擊的能力;若真的要擴編預算,就要落實包容性
成長精神,讓弱勢族群獲得經濟成長果實,才是負責
任的作法。

蘇建榮也坦言,不知道今天講出這些話,會產生多
大的媒體效應,不過他是本於自身財政專業,必須講
出這些話。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