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局:二氧化碳生成新穎碳材技術 是中小企新商機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2023年01月13日電)經濟部
智慧財產局今天表示,全球有關CCUS(碳捕捉、再
利用及封存)專利技術共逾1.26萬案,其中以碳捕捉
技術占最大宗。智慧局觀察目前全球新穎碳材研發數
量不多,將二氧化碳生成新穎碳材的技術,是台灣中
小企業可搶攻的新商機。

智慧局發布新聞稿指出,為達到2050淨零排放及碳
中和目標,其中綠電是關鍵的因素之一,不過CCUS
更被視為邁向淨零排放的最後一哩路,智慧局整理分
析CCUS專利申請趨勢與各國申請人專利布局情形,
供業界參考運用。

智慧局統計,全球有關CCUS的專利技術共計約1萬
2610案(專利家族),其中「碳捕捉技術」約7406
案、「碳再利用技術」約4399案、「碳封存技術」約
805案,隨著全球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相關申
請案件數也持續增長。

智慧局進一步分析,碳捕捉技術中,以將排放氣體
中的二氧化碳溶於吸收劑,進行捕捉的吸收技術相關
案件最多也最成熟,占39.1%;其次為在排放氣體
中,將二氧化碳附著在吸附劑上進行捕捉的吸附技術
占26.7%,再者是透過排放氣體通過有機或無機材質
的薄膜,使二氧化碳與其他氣體分離的薄膜分離技術
占12.5%。

技術局也觀察到,雖然吸收技術的專利案件申請量
占大宗,但利用吸附及薄膜分離技術的專利案件申請
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顯示各國申請人在碳捕捉技
術的研發,正朝向多元技術發展。

智慧局分析,台灣在碳捕捉技術專利申請量較少,
仍有產學研機構進行研發與專利布局,如工研院與台
泥合作用鈣迴路捕捉二氧化碳,以減少水泥製程中的
能耗及額外產生的二氧化碳,搶占碳捕捉技術先機。

智慧局分析,碳再利用技術應用相當廣泛,舉凡將
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甲烷等化學品,甚至將二氧化
碳轉化成新穎碳材如石墨烯、碳管、碳纖維等。

智慧局指出,在目前二氧化碳再利用應用中,以將
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占11.4%,以及甲烷占8.3%專利
申請案件量較多,因該類技術可提升石化產業競爭優
勢,所以中油、台塑等大企業均朝此發展,中鋼也發
揮在地優勢,與鄰近石化業者合作鋼化聯產,將碳捕
捉及再利用(CCU)效益發揮到最大。

另外,智慧局也點出,全球新穎碳材的研發數量不
多,目前投入者多屬新創公司,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
而言,可將二氧化碳生成新穎碳材技術視為一個新的
商機。

此外,碳封存技術主要以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國
家或開採公司申請案件量最多,其中透過將二氧化碳
注入地底下油氣層,在採集油氣同時,將二氧化碳封
存在油氣層中的技術占48.1%最多。智慧局分析,因
台灣非主要天然氣或石油生產國,且此技術在法規制
度外也需取得居民認同,實行難度較高。

智慧局最後強調,隨著各國減碳相關法規日嚴、碳
價與日俱增,建議產業界藉由了解全球CCUS專利布
局情形,透過自身優勢串連資源積極研發,以在零碳
經濟浪潮下搶占永續商機,達成環境永續發展及提升
經濟動能雙贏。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