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學者:華府戰略模糊政策讓美台陷困境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2023年1月19日專電)美
國智庫蘭德公司政治學者郭泓均發表文章指出,美國
長期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讓美台陷入囚徒困境;戰略
清晰則能為擺脫困境提供出路,改善台灣防衛、降低
戰爭風險,並遏制中國以促進美國利益。

面對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華府長期採取「戰略模
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但郭泓均
(Raymond Kuo)發表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文章指出,現今台海已不適用戰略模
糊。

他指出,戰略模糊作為關鍵威嚇形式,只有在3種
前提下有效。一是與另外兩個可能開戰的國家相比,
美國必須擁有決定性軍事力量;其次是另外兩個國家
必須比美國更渴望戰爭;最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
非理性開戰。當這3個條件都具備時,因為不確定美
國的反應,另外兩個國家會避免情勢升級。

郭泓均指出,前2個條件已不再成立。2001年以
來,中國軍事預算增加5倍,擁有世上最大的飛彈部
隊、第2大海軍與第3大空軍。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一份報告指出,中國
在2017年時已在涉及台灣情境的9個作戰區域中的5個
區域和美軍勢均力敵,甚至更具優勢。美國已不再具
決定性力量。

他表示,北京的崛起也阻止台灣的冒險主義。自
2005年以來,不曾有台灣主要政治人物主張從中國獨
立,台灣的總統也沒有片面宣布獨立的憲法權力,且
多數台灣人支持維持現狀,以免遭受軍事報復。

文章指出,隨著中國軍事能力增強,美國的關鍵嚇
阻力逐漸減弱。1996年台海危機時,華府派遣2艘航
空母艦馳援,避免共軍進一步挑釁;但去年時任美國
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面對
中國的大規模軍事演習,華府僅是口頭譴責,避免採
取軍事行動。

他分析,如果台灣宣布獨立,華府可以對防衛承諾
設置護欄,像是強制性危機協商和無效承諾,即使是
北約所謂鋼鐵般堅定(ironclad)的共同安全保障,也
是根據每個國家各自的憲法程序所實施。

此外,郭泓均也表示,戰略模糊在很大程度上與中
國是否入侵台灣無關。美國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曾推文表示,中國已假設美國將進行干預,
威嚇中國的是美國與盟國的力量,而非戰略模糊。要
阻止中國入侵台灣,就必須進一步改善台灣安全。

郭泓均強調,美方干預對阻擋中國入侵台灣至關重
要,軍售也是美國支持台灣最明確與最強烈的信號。
台灣購入高端武器系統,是因為認為華府增加介入保
衛台灣的可能性。

有分析師認為台灣最好的戰略是不對稱作戰的「豪
豬戰略」,但台灣並未完全朝向不對稱作戰防衛發
展,因為戰略模糊政策讓台灣無法確定華府是否會干
預。

郭泓均指出,這在台灣政局造成了一個「美國問
題」。國民黨對華府意圖抱持懷疑態度,部分人士主
張台灣應擁有更大的國防決策自主權,甚至有人建議
遷就中國。

文章指出,若台灣轉向中國,華府將失去台灣這個
與中國戰略競爭的重要夥伴。北京將可利用台灣作為
「不沉的航空母艦」向太平洋投射力量,切斷美國對
日本與韓國的支持,控制菲律賓,並進一步鞏固對南
海的控制。

他點明,戰略模糊讓台灣與美國都陷入「囚犯困
境」。華府希望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並進行豪豬戰略,
台灣則希望能先獲得美國的承諾,因為若華府願意干
預,台灣人的戰鬥意願將大幅提升。

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則為擺脫困境提供一條
出路。郭泓均指出,身為受脅迫的一方,台灣關上與
中國協商大門的風險較大,因此台灣需要獲得美國私
下的具體保證。戰略清晰能為台灣形成與美國國防戰
略一致的優勢態勢提供最佳機會。

此外,他表示,隨著台灣強化不對稱防衛,美國干
預的必要性將能降低。烏克蘭成功對抗俄羅斯入侵表
明,正確的武器與有效戰略相結合,可以擊敗看似具
壓倒性的力量。戰略清晰將能改善台灣防衛、降低戰
爭風險,並遏制中國以促進美國利益。(編輯:周永
捷)1120120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