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類飆漲 主計總處:中低所得家庭衝擊大於高所得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3年03月14日電)疫情趨
緩,但通膨陰影持續籠罩台灣。主計總處分析,中低
所得家庭平均CPI漲幅大於高所得家庭,主要是漲幅
較大的食物類支出占比在中低所得家庭也較高,導致
中低所得家庭對物價上漲感受明顯大於高所得家庭。

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
高達3.05%,創半年以來最大漲幅,2月回落至
2.43%,還是遠高於2%通膨警戒線。

儘管1、2月CPI參雜農曆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平均
而言,今年前2月CPI漲幅仍達2.74%,通膨居高不下
讓民眾叫苦連天。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如果觀察所得層級別的消費者
物價指數,會發現物價上漲對中低所得家庭,尤其是
低所得家庭感受最深刻。

以今年前2月CPI總指數年漲2.74%來看,對照所得
層級別CPI,今年前2月低所得家庭CPI年漲2.99%、直
逼3%,中所得家庭漲了2.74%,與總平均相當,高所
得家庭則為2.67%,漲幅相對較低。

回顧過去數據,中低所得家庭CPI也多高於CPI總指
數的年增率。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中低所得家庭平均CPI漲幅大
於高所得家庭,主因漲幅較大的食物類支出,占比在
中低所得家庭也較高,導致中低所得家庭對物價上漲
更有感。

主計總處進一步指出,近幾個月CPI當中,食物類
漲幅最大,而食物類在低所得家庭的權重高達
29.5%,在中所得、高所得家庭則分別降至26.7%及
22.1%。

從主計總處統計可以看出,不同所得層級的家庭,
生活樣貌不同,在各類別的消費支出也有差異,食物
類、居住類占低所得家庭比重較高,高所得家庭在教
養娛樂、雜項(如美容及衛生用品、個人隨身用品)
等支出比重較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