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米勒:中國無法循台韓模式發展半導體

(中央社記者鄧佩儒台北2023年3月16日)「晶片戰
爭」作者米勒今天在台北與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
忠謀對談,米勒在會後媒體聯訪表示,中國積極發展
半導體,但在美國等出口管制下,中國將難以獲得外
國技術,沒有辦法遵循台灣或南韓過去發展晶片的策
略。

「晶片戰爭」描述半導體產業及其供應鏈從1950年
代至今的發展與挑戰,並花部分篇幅探討台積電的晶
片代工模式及大聯盟策略。作者米勒(Chris Miller)
是專攻美國與俄國歷史的歷史學家,目前在美國塔夫
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國際史。

他在媒體聯訪時表示,綜觀過去5年的變化,各國
政府投入半導體的資源逐步增加,這個現象仍將持續
好幾年,因此可以想見,地緣政治因素及法規監管會
持續改變半導體產業的結構。

他指出,這對許多產業領導者來說是個重大挑戰,
因為法規監管及風險評估在過去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上,並不是那麼重要;現在情況大為改變,產業巨頭
們必須學習新的技能,下更多功夫了解市場動態與政
治的「交集」(intersection)。

儘管如此,米勒指出,半導體產業未來的變化也不
是政治領導人說了算,市場動態及商業現實同樣重
要。

提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米勒認為,台灣的半導體
產業正持續地全球化,且規模前所未見,這對產業發
展新的研發能量、建立新的連結,或接觸更多潛在顧
客都有正面影響。

他表示,晶片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
新興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要訓練人工智慧系
統,就必須仰賴高階晶片提供的強大運算能力,因此
越是擁有最先進製程的晶片代工廠,未來將有更多優
勢。

米勒「晶片戰爭」一書中提及,目前全世界將近
90%的先進製程運算晶片(processing chips)是在台灣
生產;他今天也提及,現在訓練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
最先進晶片,許多都是來自台積電。

提到中國面臨的挑戰,米勒觀察,美國及其他國家
對中國祭出先進晶片及相關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將
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他以蘇聯半導體產業受挫與台灣、南韓、日本半導
體的成功發展作為比較,認為亞洲國家半導體科技的
突破關鍵在於國際供應鏈整合,這包括從各國購買最
先進的設備、最好的材料,並將產品銷售到世界各
地。

他表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沒有辦法遵循台灣或南
韓過去幾十年來發展晶片的策略,因為出口管制使得
中國難以獲得外國的技術,這樣一來就很難升級自己
的晶片製程,而這不是投入大筆經費或是維持內需就
可以解決的。(編輯:張良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