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自由貿易成果難平等享受 企業尋找新商機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3年3月20日電)代工大
廠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表示,自由貿易精
神雖好,但成果難以讓人人平等享受,國際市場不如
以往開放,企業積極尋找新製造基地和新商機,例如
汽車產業的電氣化、資通訊需求的產業化,都可以是
未來的新典範。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2023高峰論壇,邀請前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童子賢、鈺創(5351)董事長盧
超群、大成(1210)董事長韓家宇、新光銀行副董事
長李紀珠、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等講者,從地緣政治風
險、總體經濟變數、半導體競合等面向,一同思考台
灣的最佳策略與應變選項。

童子賢指出,過去各國產業各有擅場,在比較利益
的基礎上進軍全球市場。例如中國在太陽能產業上發
光發熱,沙烏地阿拉伯把持石油利益。自由貿易精神
雖好,但成果難以讓人人平等享受,也造成自由貿易
總是面臨部分參與者的反對,貿易協定也不免各有限
制。

他說,如今國際市場已不如以往那樣開放,過往國
際公司透過「中國製造」享受人口紅利與較低成本,
近年逐漸在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國的崛起中,製造
基地已逐步分散化。

童子賢認為,在製造基地轉移的挑戰中,也萌生了
新商機。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不
只是限制,也可以是新機會,例如汽車產業的電氣
化、資通訊需求的產業化,都可以是未來的新典範。

童子賢提及,台灣企業要跨到國際會遇到各種挑
戰,首要是語文、文化的隔閡。例如越南設廠時遇到
人力缺乏困境,與中國勞動力不同,無法集中住宿舍
管理;印度則遇到語言交流挑戰,英文只有高等教育
人才可流利溝通。企業全球化運作實務應該因地制
宜,配合當地文化調整。

盧超群指出,目前半導體獨大,缺乏環境發展其他
科技產業,應該透過半導體的成就與政策輔助,增加
可協調產業間的「指揮家」,使相關產業共融共好,
避免最好的人才都被日本、美國挖角。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