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監管擬納法令位階 未來違規可能罰1500萬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4月20日電)AI世代來
臨,金管會將從自動化投顧服務(機器人理財)開始
拉高監理強度。金管會表示,正與投信投顧公會共同
研議修正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從原先自律規
範拉高至法令位階。

此舉意味,未來業者從事機器人理財業務一旦違
規,金管會將可回到母法投信投顧法開罰。目前投信
投顧法罰鍰區間為新台幣60萬元至360萬元,金管會
正進行修法程序,擬將投信投顧法罰鍰上限一舉拉高
至1500萬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止,已有16家業
者開辦機器人理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達68.99億元,
季增6.24億元或9.94%;客戶數達16萬6801人,季增
2388人或1.45%。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表
示,機器人理財業務規模逐年成長,金管會除了持續
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參考業者實務運用情形放寬
相關限制外,為保障投資人權益,將強化對機器人理
財業務監理強度。

張子敏提到,金管會與投信投顧公會共同研議修正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等相關規範,意味金
管會對機器人理財業務的監理強度,將自原先自律規
範提高至法令位階,一旦業者違規,將回到母法投信
投顧法開罰。

他指出,機器人理財關鍵在於演算法,針對業者提
供投資建議設定的相關條件等,目前正研議要求業者
成立監督委員會,且傾向有公正的外部專家參與其
中,以提高投資人保護。

金管會之所以研議將機器人理財業務納入法令規範
中,除了參考業者實務運作過程,也是回應外界對金
管會科技監理的期待。

張子敏表示,隨新興科技發展,金管會決議提高對
機器人理財業務的規管位階,提高未來監理強度;原
先在自律規範架構下,業者若違規,會回到違反內控
規定開罰,未來納入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後,
業者若違規,可回到母法投信投顧法開罰。

至於修正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的時間表,張
子敏表示,目前還在研議修法階段,尚未有具體時
程。

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今年第1季止,開辦機器人
理財業務前3大業者,依序為國泰世華銀行管理資產
規模18.7億元、第一銀行管理資產規模14.99億元、華
南銀行管理資產規模6.98億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